主办单位:文化部文化市场司 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策 展 人: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 承办单位:四川蓝色空间艺术品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展览时间:2007年12月20日——2007年12月29日 展览地点: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参展艺术家:蔡广斌 陈流 陈淑霞 陈卫闽 陈蔚 丁方 董重 奉家丽 符曦 高小华 何多苓 何工 黄峻 李孝萱 刘大鸿 刘虹 刘曼文 刘庆和 刘子建 毛旭辉 祁志龙 齐韵瑶 冉珏 尚扬 邵戈 宋永平 孙良 田黎明 田亮 翁凯旋 魏言 杨纳 杨述 叶强 叶永青 尹朝阳 赵寰 赵晓东 周京新 邹建平 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每日新华电讯、中央电视台、北京晨报、新华社、北京商报、光明日报、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华夏时报、人民政协报、中国艺术网、北京青年报、艺术市场、杂志北京、晚报世界、美术杂志、新京报、艺术新闻、杂志、中国工商时报、世纪在线艺术网、中国文化报、天天中国艺术品网、新浪网、Hi艺术杂志、西南航空杂志、TOM美术同盟网、雅昌艺术网、中国当代艺术网、今日艺术网、卓克艺术网、麦子艺术网、99艺术网
中国当代艺术观照
我不是艺术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专业策展人,因为工作关系,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划,并被要求序其卷首,勉为其难,只能约略观照中国当代艺术现象。
一、当代艺术的时间性 当代,无可质疑的与时间有关,是当下,是正在进行的时态。由此延伸出去,当代艺术应当是参与时代、关注时代、表现时代的艺术,脱离时代语境的艺术和艺术形式,都不能称为当代艺术。就像库尔贝所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它自己的艺术家,他能表达那个时代,而且也能为未来复制那个时代。”拿这个概念来印证当代艺术,谁能用新语言、新观念,来抒发当代情怀,正视当代问题,反映当代现实,谁就有了当代艺术的属性。
沿着中国当代艺术一路走来,自文革后的“伤痕美术”开始,艺术家从轰轰烈烈的集体革命中醒来,开始关注人性和个人情感。80年代,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门边窗外涌入的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使艺术家突然接触新鲜甚或有些怪异的外部世界,在一阵迷惘和震惊之后,就是如饥似渴地学习、领悟、吸收。短短十年,中国艺术家几乎将印象派以后的西方艺术风格重演一遍,当年的“星星画展”就是十年学习演绎的总结。80年代后期,在文革中成长的艺术家,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现实却让他们的激情和理想无所适从,缺乏自信,不敢自强,终于蜕变为玩世和厌世情结,“玩世现实主义”艺术与“痞子”文学同时流行。这些艺术虽然在当时看上去是叛逆性的,不入主流的,但他们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心态,是个人情感诚恳的、不媚流俗的表现。从这意义上判读,他们是当代艺术。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了中国大地和中国大地上的艺术家,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改变了城市艺术家的价值观,参加国外展览,出没外交使馆展厅,成了艺术家成功的标志,然而要进入这个圈子是要付出代价的,首先要披上反体制、反政治、反主流的外衣,有些类似于申请政治避难。西方基金会以及少数画商的审美趋向和功利目的深重地影响了中国当代艺术。进入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至少是一部分当代艺术成为某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只与一小部分中国人有关、与资本相关、与国际市场有关,而与当代中国、现实社会并无真正的联系,它们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么?强调当代艺术的时间性,我只是想提醒自己不是所有活着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当代艺术。
二、当代艺术的形式性 苏富比拍卖公司最近做了一项调查,把全球国际艺术品市场上1950年后出生、单件作品成交超过百万美元的艺术家列了一个名单,其中中国艺术家有9位,占全球此类艺术家总数的32%,居世界第一。这9位榜上有名艺术家都是油画家。这消息无疑会鼓舞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投身油画,也将吸引更多的画廊、收藏家购藏油画,更有甚者认为只有油画、装置、影像、行为之类的艺术才是当代艺术,而中国画、水墨画只是传统的代名词,逐渐成为被尘封的历史文化,或被悬挂于画店的笔墨游戏。
彩虹有七种颜色,当代艺术也不能只是一种面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而不同,即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也是传统的美学思想。我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应当是多元化的,即便是传统材料和工具,只要能表现当代观念和思潮,反映当代生活和心态,就应当是当代艺术大家庭的成员。大家都在讲国际化,讲与国际接轨,都以说英语或洋泾浜英语为时尚,但真正能够深度交流的还是汉语。艺术也是一样,西方有完整的油画体系,它的当代形式一定是以油画为基础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国有完整的笔墨体系,使用水墨和宣纸,也能充分自由表达。不能用油画标准苛求国画,也不能用国画尺度判读油画,如果以金发碧眼为标准选中国美人,中国无美人,王昭君、赵飞燕都将打入另册。中国当代艺术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积淀,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表现民族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但是,目前我国笔墨艺术的话语权还不够响亮,中国当代艺术需要更多地包容和支持水墨领域的革新,如抽象水墨、实验水墨等等,他们都应该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部分。
三、当代艺术的市场性 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之时,谈当代艺术的市场性已然落伍,但是透过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与喧嚣,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收藏家、批评家和策展人把早年低价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推向市场,获取暴利。以中国人的宽容和大度,不仅不会不屑计较外国人获取的巨额利润,而且客观地评价他们发现并推广当代中国艺术,使之在短时间走向世界,飘红市场。然而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运作手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仍不容低估。在他们的引导偏爱下,带动了“中国制造”艺术品的高效生产,对此中国人至少中国知识界是应当关注和警醒的。艺术品市场面临其他商品市场同样的课题,如何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当这个问题解决至少趋于解决的时候,再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性,也许更有意义。
不能不再次强调,我不是专业画家,也不是专业策展人,只是当代艺术大潮的观潮者。以非专业者为策展人,主要侧重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化。我们遴选的艺术家,有“伤痕艺术”的代表,有“八五”思潮的参与者,还有九零后的年轻人,把他们并联一起的,不是内容,不是形式,而是奔流不息的时间,是时间线索让我们共同见证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波澜起伏。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我有太多的话要说,如岩浆奔突,如飓风呼啸,今日一吐,岂不快哉!不知是否可以为序。恭请方家评说。
张新建 2007年12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