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年内推出的资源税改革,有可能因经济危机而延后。
5月25日,一位煤炭从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据他们了解,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国务院同日批转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中称,中国将研究制定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
财政部财科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钢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虽已上报,但何时推出并无明确的时间表。资源税改革时会对涉煤费用做些调整,但不会触及资源补偿费。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燕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矿业的冲击,我们觉得目前宏观形势不好,资源税改革时机不成熟,至少应延缓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对资源税改革推出时机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相关利益方的复杂博弈。如果推行税费合一,势必影响原来收费部门的利益;而随着资源税明确改为地方税种,地方政府则对征税反应积极。
而在5月25日公布的《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由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等负责,研究制订并择机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由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负责,推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和环境治理挂钩的浮动费率机制。
行业冰期
与地方煤炭协会暂缓推出的建议一致,中国矿业联合会也建议资源税改革缓行。他们顾及的是中国矿业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现实。
5月23日,在中国矿业投融资高峰论坛上,矿联副会长王燕国指出,除了较少受市场制约的黄金行业外,中国矿业经济受到同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整体低迷,目前尚未走出低谷。
今年一季度,矿业经济的整体运行与去年同期相比,原煤、天然气、铁矿石产量上升,原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下降,企业盈利能力锐减。
以煤炭为例,由于增值税调整等因素,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单位成本为每吨327.13元,同比增加65.55元,致使煤炭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企业增加。
铁矿石价格也因钢材市场的低迷一路振荡下行,以铁矿精粉为例,去年1650元一吨,今年已经跌至650元一吨。
有色金属在一季度也出现全行业亏损,虽然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已出现减亏势头,但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仍同比下降27.07%。
“一季度宏观经济出现急剧变化,局部有回暖迹象,但煤炭、钢铁和电力行业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王燕国说,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中国矿业经济整体形势仍不乐观。
王判断,这种恶化态势未必会持续下去。“当前形势将促使全行业开始调整洗牌。”他说,在经历一两年的调整洗牌后,整体恢复是有可能的。
考虑到宏观经济走势尚不明朗和资源型企业对税费的承受能力,目前如果强推资源税改革,提高征税标准,显然不是业内愿意看到的。
孙钢也对记者表示,资源税改革肯定会推高矿产品价格,对经济回暖和部分资源型企业的经营均有一定影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提议清理涉煤费用和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他们主张合理调整煤炭税费结构,将煤炭增值税、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税费统筹合并。
今年两会期间,煤炭行业以政协委员提案的方式,反映煤炭企业目前的税费负担——连同增值税改革、资源税调整,以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统筹外职工养老等费用,综合税费已经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50%。
各方博弈
“资源税改革过程中,涉煤费用会做一些调整。”孙钢说,这些费用有些是为调节企业利润而收取的,有些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推出的,各地情况都不一样。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赵家廉表示,就资源税费而言,煤炭行业除了资源税、资源有偿使用税,还有一块是采矿权、探矿权的价款和使用费。他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各项税费的界线不清,作用不明,既加重了矿山企业的负担,也阻碍了税费改革的调整空间。”
业内分析人士指,国土部门有意将资源补偿费由目前销售收入的1%上调为3%甚至10%,如果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势必挤占补偿费上调空间。
矿产资源补偿费由中央和地方分成,中央分成部分归国土资源部统一调配,主要用于补偿地质勘探的费用。显然,不论是资源税改革还是税费合一,都不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这次清理涉煤费用不会触及资源补偿费,我个人觉得完全取消不好。”孙钢表示,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各有用处,各有依据,征收系统也不一样,税费合一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他说,由于补偿费与回采率挂钩,对企业有一定压力,有利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资源补偿费暂时会继续维持。
地方政府则对开征资源税反应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