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全国土地日谈造成耕地减少四个主要因素

2009年6月25日来源:中国广播网作者: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8时07分报道,今天是6月25号,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土地资源是我们世世代代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之声将在多个时段关注有关土地的话题。现在中国之声连线中央台记者王锐。

  中国之声: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为什么要以此为主题?

  记者:国土资源部部长徐少史表示,在全国上下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形势之下,确定这样的主题,目的是要让全社会进一步了解现在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方面的压力,要进一步认清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严格保护耕地,也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严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基本生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之声:我们注意到,2007年08年和今年,连续三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当中都提到耕地红线这四个字,现在我国耕地的确切面积是18.26亿亩,离18亿亩红线还有2600万亩,可见保护耕地红线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艰巨的一项任务,那么当前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记者:造成耕地减少主要有四个因素,生态退耕、非农建设的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的损毁。生态退耕是耕地减少的最大因素,统计显示,从97年到2005年,生态退耕减少耕地有1.03亿亩,占到减少总量的66.8%,年均会减少1144万亩,如何安排好退耕还林这些计划,应该说是确保18亿亩红线的关键。另外非农建设占用方面,占到减少总量的17%以上,每年平均减少305万亩,还有大约10%的耕地减少是因为农业用地调整,主要是农民为了增加收益,比如说把耕地变成了果园种上了果树等等。再有灾害的毁地,每年会造成耕地减少100万亩左右。

  中国之声:我们是不是能够分别来对应这四个造成耕地减少的因素呢?逐一给大家分析一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

  记者:首先从建设占用方面看,我们按照土地管理法关于用地单位必须履行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还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面有明显的规定,耕地要实行先补后占。只要切实执行这些规定,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该说可以避免造成耕地的净减少。第二点,从生态退耕方面来看,为减少生态退耕造成的耕地减少,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一个通知,也就是说在十一五期间,退耕还林2000万亩的规模,除了06年已经安排了400万亩以外,其余的暂时不安排了。应该说在规划期间,不会因为生态退耕造成耕地的大量减少。

  从农业结构调整来看,因为农业结构调整,既会导致耕地减少,也会可能造成耕地的增加,也就是说国土资源部门和农业部门经过协调,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往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把农业结构调整限制在种植业的内部,确保不因为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保有量。最后从灾害损毁耕地来看,要随着水利还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施的增加和完善,及时复垦那些因为灾害给毁掉的耕地,这样因灾毁地的数量也会得到控制。这样通过以上不同途径的办法保护好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我们应该还是有信心的。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