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嘉宾合影
右一:策展人吴鸿,右五:艺术家杨文萍
2015年5月9日,“粉饰——杨文萍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圣之空间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批评家吴鸿担任策展人,王瑞芸担任叙述主持,梳理了艺术家杨文萍自2007年从家乡云南到北京成为职业艺术家后的作品创作。

艺术家杨文萍
杨文萍,出生于云南弥勒,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一直从事摄影、绘画、装置等综合艺术创作,油画作品中的婴儿形象便是她早期摄影作品中一直使用的形象,也是她个人经历的某种情结元素。2009年是艺术家们最为动荡的一年,朝阳区各大艺术区面临着强拆,东营艺术区也不例外,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断水、断电、断暖气等等。艺术家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只能通过作品来表示对强拆的抗议。在不断的压力下,杨文萍开始变得焦躁不安、恐慌,她开始在写实作品的画面上涂抹、绘画、再涂抹、再绘画......如此反复“绕圈”的画法让她平静了很多,觉得这种绘画语言方式很适合她,于是一直沿用这种绕圈画法。艺术区的强拆所带来的种种不安并不影响杨文萍画面上温暖的色彩,这色彩是从云南家乡打小就看到天的蓝、树的绿、花的红那种骨子里带来的。

展览现场
东营艺术区拆迁后,杨文萍把工作室搬到了宋庄艺术区,也继续绕圈画法。在某次朋友观看她作品后提到批评家栗宪庭的《念珠和笔触》文章,问她是不是通过绘画重复笔触的方式达到一种念佛静心的心里状态?虽然当时杨文萍还未读过《念珠和笔触》,还不太了解念珠、念禅对绘画、笔触及对艺术家的影响,但她在反复的笔触绘画当中达到了内心的一种安静的心态,治愈了她内心的焦躁。

展览现场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展出作品

展览现场展出《景·色》、《荷·色》系列作品

杨文萍《江山图》200×170cm×4 布面油画 2014
后来,杨文萍开始学习传统绘画,念珠、学佛,她认为这些个人修身养性是非常有益的,关注和思考的东西就开始有所转变,画面也就开始转变。画面中的“小人”是她心里的一个心结,慢慢的也就解除了。从小我到大我,从内心跳出来,关注周围环境、社会的和人文的事情使杨文萍创作的内容有所转变。《江山图》便是她最新创作的作品,除了沿用“绕圈”画法,画面内容还呈现了中国传统的山水,在作品面前使观者内心也变得宁静。

杨文萍 《石器》装置作品
在展厅正中间有一组《石器》装置作品,是杨文萍在东营艺术区拆迁时期用拆迁下来有很尖锐棱角的砖墙搬运到海边,通过4年海浪的洗礼,于2013年打捞出来时这些砖墙已变得圆润。绳子“装扮”成海浪的模样,也是杨文萍“绕圈”画法的一种延续和转变应用。通过时间的流逝与洗涤,那种当时强拆对杨文萍等的艺术家带来的伤害,既是对尖锐、残酷的记忆的一种消解,也是通过时间让一切都好了起来。
据悉,展览展出至5月17日。
更多资讯:
“尚丁油画展”于中国油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水墨行路——当代学院中国画青年学术邀请展”开幕
2015ART BEIJING 凯撒贝塞什邀您共赴艺术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