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拍卖公司的“南方”意识

2009年12月23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
秋拍进入尾声:一方面,北京的秋拍以北京匡时为压轴戏,而北京匡时也不负众望,以逾7亿元的成交总额、75.38%的成交率给出了余音不绝绕梁三日的满意答卷。而南方的各家拍卖公司,以杭州的西泠拍卖与上海的朵云轩为代表,将从本周末到下周相末陆续举槌。

  在采访南方各家公司老总时,记者都会提出一个问题,怎样看待这次秋拍由北京各大拍卖公司引爆的中国书画的火爆行情。结果是或多或少有所保留,至少像西泠拍卖陆镜清所表达的,主观上不希望行情如此火爆,希望市场稳步上涨。这种想法可谓不约而同,也许可以称之为一种“南方”意识。

  其实,从2003年下半年“非典”过去后开始的一轮艺术品拍卖热潮追溯,书画拍卖的行情始终从北京开始发动,而南方的拍卖公司,虽然当时寥寥几家,但仍对北京的同行所创造的拍卖结果持保留态度。

  有趣的是,当时的上海,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公司虽然不多,但却能和北京在艺术品拍卖上形成半壁江山的格局,与香港形成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鼎足之势。但到了今天,北京涌现了像中国嘉德、北京保利那样一场拍卖超过15亿元的超级巨头,而上海的拍卖公司已经连北京匡时这样的拍卖新秀都没得比了,甚至被刚刚纪念开业5周年的西泠拍卖甩在了后面。

  其实,今年秋拍的火爆行情,大多数北京的拍卖公司包括嘉德与保利等都未必能事先预测到。但他们从拍品征集、专场设置,到巡展演示、宣传推广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才能捕捉到行情骤然爆发的时机。虽然在他们的拍卖现场可以看到鲜明的地域色彩,但那些拍卖本身却确实是以全国性的拍卖市场的格局在组织与运作,以至于像嘉德四季那样的小拍,都形成了全国参与的局面。从这一点看,“南方”意识中对北京拍卖同行的业绩的下意识的质疑,实在是缺乏说服力的。

  拍卖市场已然进入了高价时代,而这恰恰是买家对艺术家的作品有了成熟的把握的表现:他们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名头、画派、地域的标签而专注于作品本身的质量。这对拍卖行来说,意味着今后对拍卖精品的争夺、对大买家的争夺必将加剧;而这种激烈争夺的背后,更深入的层面是对人才的争夺。拍卖行进入整体实力的综合竞争阶段,拍卖行的品牌影响力决定其在行业内的发展空间。

  但愿南方公司的拍卖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尾声”,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年成交额统计中变得无足轻重。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