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19日“艺术北京2010—经典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徐徐落幕。一直停泊在中央主厅的红色梅赛德斯-奔驰的梦幻座驾昭示着本次活动的品牌魅力。这次参展的画廊共有30多家,每一间画廊都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参展,这些经典作品包括纸上作品、油画、写实、雕塑等。艺术作品异彩纷呈,如果细心一点的观众就会发现,展览的上百件经典艺术作品中,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地位的一种缺失,大量的以经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画廊将油画作品当作了自己画廊的主打展示给观众欣赏,屈指可数的中国画作品在热闹的“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上显得有点寂寞和冷清。
如何解释“经典”?
本次“艺术北京2010—经典艺术博览会”参展的主体是业界知名的画廊和艺术经纪机构,目的是展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并兼顾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延续。参展的30几家画廊机构,每家画廊都精选了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来参展,观众穿行在悬挂着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的壁廊间,满眼的异彩纷呈,同时我们会不禁问什么才是“经典”作品?如何解释“经典”?
世纪翰墨画廊林松说:“经典” 这个称谓比较有意思,之前都是当代的,现在加了“经典”, 算是一个创新也是产品市场细化的一个方式,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
杨飞云在接受采访时解释“经典”:经典艺术要说用大白话来讲就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艺术,百看不厌的艺术,而且是从内涵到画面,到它的精神审美,都是和全人类有共鸣的艺术,就是它会超越时空,可以跨越国界、地区、时代。整个概括起来说,经典艺术,大家心里面能够留在时空里,留在博物馆,特别是美术史里顶级的最具有生命力的,不会过时的艺术。
朱青生解答“经典”时说:总体的一个感受是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个经典的概念,但是正在朝建立经典的方向发展。什么是经典呢?经典在今天即有肯定也有否定的意义,肯定的意义就是没有经典就没有今天的存在和标准,否定的意义就是经典也会是一种限制,今天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种控制的方法而是一种超越经典的可能性,经典的最大作用是让我们意识到过去的时代是多么美好,也让我们意识到过去人性受到的压抑是多么的深刻。
经典是什么?无论如何解释,经典的一个面都会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和具代表性的完美作品。作为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中国画,在历经千百年艺术家的锤炼与创造的基础上,纳入到经典的范畴之内毋庸置疑的。
在参展的30家画廊中,经营中国画的画廊寥寥几家,展览的作品数量,除可创铭佳画廊展出的李小可的20幅作品外,其它如百雅轩、匡时拍卖、瀚霖聚艺美术典藏等均展出三四幅左右的书画作品,作品涉及艺术家吴冠中、冯大中、徐累等,但是无论是数量还是涉及艺术家的广度都与油画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除了画廊展出的中国画外,在3号厅有单独的“中国传统艺术单元”,展出了吴作人素描与范曾书画作品。
以“素描基础:新中国画的革命?”为题的吴作人素描作品展,旨在通过对吴作人素描和中国画创作关系的深入研究,探讨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思想来源和创作语境,并以独特的设问方式,展现了立于当下的多维性思考和开放性结论。本次展出的吴作人的作品,很多都是首次外展作品,除了艺术价值之外,还有很强的历史文献价值。朱青生表示:通过这个展览是想说明,在中国文化经典的发展过程中,是怎么被另一个经典覆盖。这是一次革命还是一次变更,还是一次遮蔽,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吴作人的素描作品,展示它与国画的一种关系。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诗画辞章——范曾作品展”,展现了范曾绘画艺术中诗、书、画的融会贯通,本次展览展出的四十余件作品,集中创作于1989年前后,为其盛年佳作。应该说是范曾先生绘画艺术创作回顾和展示的一次绝佳的机会。另外还有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化迹纸上”作品展和艺术北京执行委员会主办的“开拓创新——新中国第二、三代雕塑家作品展”。这些活动将中国传统现代艺术发展到如今的经典绘画等艺术进行了比较清晰的梳理。
然而如此精彩的吴作人素描展和范曾书画展却并没有吸引更多的参观人驻足观看,行走匆匆的三五人群与主厅的火热气氛相比,总有几分冷清,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一,在本次经典北京博览会的境遇,不难看出其尴尬的处境 。
中国画在“经典北京”中的尴尬境遇
近年在国内却极少看到传统国画廊的展会,大家都习贯孤军作战,没有集中的品牌宣传整合。国画画廊还有一大弱势,就是品牌意识差,不注重宣传,且国内很少专门为国画开设的画廊博览会。经典北京艺术博览会执行总监董梦阳表示:希望能在跳跃式前进的现在,为大家补补中间落下的课,那些缺失的部分,比如古典艺术和近现代艺术部分。为国内大众“补课”经典艺术如果只“西”不“中”,少了中国传统的古典精髓,岂不是贻笑大方?
9月19日,此次活动的大幕将徐徐落下,回顾此次经典北京艺术展会上展出的中国传统书画比例不是很大,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涉及的艺术家也不是很广泛,主要还是几位知名国画艺术家的作品,从展览现场很难看出中国画在“经典北京”中的特殊地位,执行总监董梦阳表示:因为从事纯粹传统书画这方面的画廊比较少,因此在通过参展画廊来展示传统书画目前面临着一些不足。所以,我们通过所策划的专题展的方式来给予补充,也是给大家一个近距离观摩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机会,同时带动更多画廊来从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经营。
如果这种尴尬的境遇引起展示中国画画廊与机构i的重视,采取积极地参展措施和宣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画在艺术博览会的发展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