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在商业与学术间施展“杠杆”作用

2009年1月5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杨琳
面对经济危机,“现金为王”的道理再度放大。而缺钱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美术馆建设面对的头号难题,此时对于那些资金来源过于单一或者不稳定的美术馆来说显得更为严峻。那么美术馆经营者们如何稳定资金链的来源?如何在学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这些相关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

  美术馆属于文化艺术产业链中的一个特殊环节,但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陆蓉之所说的,要做美术馆首先就要认知其本质,即必须是非营利的公益性艺术机构。而要做到这两点,稳定和充足的运营资金来源是美术馆能得以为继并坚持其学术性的唯一出路。对此,陆蓉之表示,这么多年看下来,中国官方美术馆在体制制约和资金紧张中所做到的平衡非常好。广州的广东美术馆、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以及上海的上海美术馆等体制内美术馆都能在完成国家和社会赋予的使命的同时,又能举办出优秀的国际性的大型展览。这是他们寻找资金出路和学术坚持中取得平衡的很好的经验。

  她认为,中国的这些纯官方美术馆在运作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学术上更是很努力。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纯官方美术馆以及半官方性质的美术馆相对受到的影响最小。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馆运营方式,其他国家都无法复制。

  而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民营资本介入中国美术馆建设的历程中,各类民营美术馆针对中国本土的特殊国情,再结合西方成熟美术馆的建设机制,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筹资方式和运作经验。尤其是在自组产业收入过程中也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格局。这个时候,本报与多家美术馆馆长级人物进行访谈,他们对于各自不同的资金来源结构和目前或者未来正在以及准备实施的调整方案和举措进行了剖析。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