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金融危机,版画版图面临市场化从组

2009年1月16日来源:作者:
2008年的秋季艺术品拍卖伴随金融危机进行。悲观、紧张与不确定,曾经是大多数艺术市场参与者共同的心态。从苏富比、中国嘉德引领的第一波市场浪潮,到佳士得及北京各大公司的拍卖,延伸至上海朵云轩和西泠印社为代表的压轴登场,携手金融危机一路走来,善于学习的艺术市场参与者们已经逐渐摆脱心理“阴霾”,各个艺术门类的市场行情更趋明朗。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于全世界经济版图有着怎样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但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艺术市场而言,却是一次重组的关键机遇。

  第二代藏家正在崛起

  “在外界环境不利的状态下,更能诞生伟大的收藏家。”西泠印社拍卖总经理陆镜清以近代海上收藏家钱镜堂为例说明当下的历史机遇。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仅有15年历史,较早进入的人们大都抱着投资、投机心理,房产、证券及其他高利润领域的人占到相当比例。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这些人的财富缩水,影响了其买入艺术品。陆镜清表示,对于正在崛起的“第二代藏家”来说,现在是建设自己收藏体系的大好时机。而另一方面,换手的过程为中国艺术市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陆镜清认为:“他们有着先天的优势,具有更高的文化修养和开放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藏家’所认识的艺术品价值起点较高。”

  在2005年前后的艺术拍卖市场高峰期,艺术品真伪曾经是买家们关注的焦点与媒体的话题。时至今日,当某专业媒体再度推出书画鉴定的大型专题时,上海敬华拍卖总经理曹向东有感而发:“国宝级的鉴定专家越来越少,市场专家却越来越多。”无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跨入艺术市场的人们,在国内外拍卖会“白刃战”的过程中锻炼着自己的眼力与见识,拍卖会上“捡漏”已经越来越困难。购买者水平的提高使得针对真伪问题的略显初级,而真字基础上对于精品的共识往往以高价成交告终,这一点在近现代书画领域最为明显。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