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亚洲整合:开辟中国文物海外回流新战场

2009年2月16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邱家和

宋代米芾的《研山铭》,2002年拍出2990万元天价,成为拍卖场上海外回流文物高价成交的范例

牛年伊始,在东京就传来北京匡时与日本最大的亲和拍卖株式会社携手合作的消息,近两年亚洲各大拍卖行从争夺当代艺术拍卖的市场份额燃起的亚洲整合的战火,已然延烧到中国文物艺术品回流的领域。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表示,他们与日本亲和拍卖行的合作,是匡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新举措,希望借助中外拍卖行的合作,与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苏富比争夺日本市场。

日前,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与日本最大的拍卖行亲和拍卖株式会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中国传统的文物艺术品领域展开合作,这就使近年来亚洲拍卖行围绕着亚洲当代艺术板块点燃的市场整合的烽烟,延烧到中国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的新战场。

新文物法促进海外回流

  作为文物艺术品范畴的古玩字画,海外回流是从1992年中国艺术品恢复拍卖后与生俱来的现象。这是由中国艺术市场的基本面所决定的。具体而言,有其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以及市场的原因。

  就历史的原因而言,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二次大战,中国面临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战乱频仍、国运衰弱、民生凋敝,导致大批文物艺术品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7万件,按照民间收藏是馆藏量的10倍的惯例估算,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估计超过1000万件。

  而中国文物的回流,大致有四种形式: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其中,依法索回与国家购买,都是少数的特例,大量的还是靠民间的购买与捐赠。而2002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允许民间通过购买、拍卖等多种方式取得文物并依法流通,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宝回归的进程。此后出现的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的高峰,说明了其中的政策因素。

海外回流提升内地艺术市场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市场的因素。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走向繁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上涨的成交价格吸引了大量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也提升了国内艺术市场的水平。其实,这并非中国孤立的现象,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腾飞之后都曾从海外大量回购其本国文物。而在中国,尤其是2002年文物法修订后,来源于中国港澳台与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的海外回流文物成为艺术品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国港澳台与东南亚、日本的回流文物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据相关报道,中国艺术品拍卖恢复后的15年,海外回流的艺术品逾8万件,还不断刷新单件拍品的成交纪录。如1995年,北京瀚海推出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被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购得;2002年,流落海外300年之久的宋代米芾大字作品《研山铭》在中贸圣佳上拍,创2990万元的天价,最终由故宫博物院收藏;2003年,嘉德拍卖号称中国现存最早书法之一的距今1500年的书法手卷--晋索靖书《出师颂》,被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收购。据估计,在全国各大拍卖行推出的拍品中,海外回流的文物艺术品差不多占据了半壁江山。

  日本因其与中国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的关系,积淀了大量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又因其自明治维新后实行脱亚入欧的政策,这些中国文物艺术品日趋边缘化,因此,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认为,其大批回流中国将成为长期的趋势。他们相信,和日本最大的拍卖公司--亲和拍卖株式会社合作,有助于他们开拓日本市场,加速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海外回流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