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观察]当拍卖行作为标杆

2009年3月9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邱家和
中国艺术圈有一个被人们久已诟病的现象,那就是按照拍卖行的成交价给艺术品定价。不过记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发现,由于去年下半年遭遇寒流,艺术品市场在成交迅速萎缩的同时,那种把拍卖行作为标杆的现象更严重。更有甚者,有的拍卖行连今年春拍做不做,也要看苏富比拍卖的结果

  业内人士也许会说,这恰恰反映了中国艺术市场曾经如此繁荣,实际上存在根本的制度缺陷,那就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交易发育不良,虽

然这两年画廊业十分红火,但实际的销售状况缺乏透明度,尤其是缺乏价格指导作用,人们观察行情不得不依赖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也有的人因此指责拍卖行过于强势,把手伸到了一级市场,取代了画廊的功能。

  其实,以记者的观察,这恰恰反映的是中国艺术市场更本质的问题:近5年艺术市场兴衰冷热的轮回,是资金推动型的畸形繁荣。艺术品的价值发现只是一根导火索。借用股市的行话,不用说那些"主力"与"庄家",就是那些普通的"散户",大多是抱着短期的投机心态,而不是出于长期的收藏目标。买家群体是整个市场最根本的基础,中国艺术市场的毛病恰恰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买家出于投资、增值的目的而非出于爱好与兴趣收藏艺术品,自然会把拍卖行当标杆,只关注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而忽视其内在的价值。

  这里还透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传性疾病,那就是长期封建专制文化造成的从众心理。在艺术领域里,不管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活动的策划组织,还是艺术鉴赏、艺术收藏等各个环节,都可以看到这种从众心理的顽强表现。买艺术作品看名头、算尺寸,大家众口一词、众望所归,其背后恰恰是艺术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独立判断的缺失,以及与艺术判断紧密相关的的真善美等价值观的缺失。

  好在这次寒流改变了市场的惯性,也改变了许多藏家的运行轨迹,不管是从此金盆洗手,还是重整旗鼓再出发,都提供了机会,让拍卖行与画廊各归其位,让藏家不再把拍卖行作为标杆。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