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金融危机下 艺术收藏品成最后的救命稻草 

2009年3月10日来源:东方早报作者:
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越来越多拥有昂贵艺术品的收藏家们开始运用手中的资源套现。近几个月来,毕加索、马蒂斯、德库宁、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成了藏家手里的经济杠杆,大都会歌剧院前厅张贴的两张著名的夏加尔壁画也充作了贷款抵押品。艺术品被估价并抵押,艺术收藏俨然成为人们寻求现金的最后的救命稻草。

银行寻找高端客户

当然,艺术品的藏家可以去拍卖行直接把手头的艺术品换成现金,但对于那些对多年珍藏依旧怀抱留恋的藏家,也许抵押是较为折中的方法。

艺术品拥有者们曾尝试向银行求救,但很少有大型银行设立艺术品抵押业务,即使发现在过去的几个月内该项业务量猛增,他们也不曾有大幅度的动作。

像“城市”银行这类小型银行显然对市场风向更为敏感,其私人业务部雇佣了一个由艺术界的专业人士构成的八人团队,在艺术品的估价、管理等每件事情上给那些富裕的收藏家们以合理的建议,使贷款能够安全发放和收回。“我们和那些把艺术品当作抵押的客户一起工作,获知他们的其他资产、贷款流向,甚至帮着他们把艺术财产增值。”城市艺术顾问苏珊娜说。

银行急于寻找的是高端艺术作品,最好得到毕加索、马蒂斯和莫奈。“我们寻找的是博物馆级别的作品,非常高端,我们上门服务,为客户保密。” 苏珊娜说,“我们还希望相关的艺术家更为广泛和多样,以减少我们的贷款风险,不至于集中在少部分艺术家或者仅仅一个领域。”

曾经拍摄过电影《潜水钟和蝴蝶》的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不久前被曝出把自己的珍藏抵押给了银行。

而当银行贷款无法被偿还,那么这些艺术品最后的去向只有拍卖行。

艺术贷款公司应运而生

艺术经纪人普遍认为,人们献上了他们多年的收藏品的原因有多方面:应付金融问题,为商贸活动筹钱,或者购买更多的艺术品。而一些原本资金就不充足的艺术品拥有者正在成为庞氏骗局的牺牲品。所谓的庞氏骗局即为:欺骗人们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的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

艺术资本和艺术金融公司都从事艺术品抵押活动,他们比较青睐来自于小型博物馆和机构的艺术品。随着博物馆和机构从私人捐赠者处得到的捐赠大幅度减少,他们不得不拿出一部分藏品以换取流动资金解救燃眉之急。“随着股票市场下跌40%~50%,人们的流动性资产真正地缩水。”艺术金融的安德鲁·罗斯说。

而与之相对,纽约艺术资本公司在过去的6个月内的贷款额增长了40%~50%,其中大部分都换来了众多优良的和装饰主义艺术品。著名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把自己全部的图像收藏典当给了这家公司,共贷回1500万美元。

银行和艺术贷款公司各司其职,银行抵押艺术品的门槛比较高,而艺术贷款公司的利率在6%~16%之间,稍高于银行,但他们的面向更为广泛。他们会在一个专门的储存仓库长期保留艺术品直到贷款偿清。

艺术资本老板伊恩·派克称自己的这家贷款公司“经营范围有重要的现代大师作品,重要的古典大师作品,和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品”,公司预计2009年将有1.2亿美元的贷款发放。“我们正在寻找更大的生意,每桩在4000万-5000万美元之间。” 派克认为抵押艺术品的趋势将愈演愈烈,“会带来更多的资产交易”。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