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被认为金融“避风港”的艺术市场,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也没有避免,已经明显地危及了艺术市场。市场的低迷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猜想,它已经成为了现实。从9月份开始,艺术市场开始了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衰退。首先看一组近期结束的秋季拍卖数据(不完全统计),但已可以大体窥其面貌。
拍卖数据曲线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晴雨表
10月4日香港苏富比2008年秋季拍卖会,总成交额近1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是96,605.498万元,比2008年春季拍卖会175,478,719万元的总成交额减少78,873,22万元,下降了51.3%,比2007年秋季拍卖会153,688,839万元的总成交额减少57,083,34万元,下降了37.1%。
10月19日,伦敦佳士得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大部分拍品的成交价都没有超过预估价格。全场仅有的3件中国当代作品,流拍1件。中国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作品《无题》超过了预估的18万英镑,以28.9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来源:www.artxun.com
11月12日,中国嘉德2008秋季拍卖会于北京落槌。在为期三天的拍卖中,包括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邮品钱币铜镜等在内的共18个专场悉数上拍,总成交额逾36,035,827万元人民币。
我们从这些数字中感到了阵阵寒意。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扩散到全世界,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纽约、巴黎、伦敦这些中心地带的艺术品价格已经下降,同时在新兴的艺术市场,比如围绕在中国香港、迪拜的区域的价格也在下降。在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新兴艺术市场尤其令人失望。在佳士得拍卖行中东分部在10月29-30日的拍卖中预期成交量是32-43百万美元,而实际结果只有16.9百万美元。 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的流拍率不到10%,今年同样的拍卖,比率达到了29%。
2009年应该是整个市场衰退的一年。在最近的1990-1992年艺术市场衰退期,两年中价格下降了44%。市场的大幅调整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考虑到在过去的近几年里,投机的行为已经成为市场交易活动的主体:在美国,从2005年1月份到2008年1月份,艺术品的价格上升了67%。在全球范围内,同一时期的艺术品价格上升了48.9%,与同一时期的主要股票市场相比,艺术市场的增长率更快、更强势。股票市场对外界的反应更灵,Fed或ECB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在瞬间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而艺术市场在遵循着另外一种不同的轨迹在运行。像房地产市场一样,艺术品市场不会立即受到局势的影响,这使得它经常要花几个月才能显现出来。来源:www.artxun.com
Artprice做了一个能够实时地反应人们的信心水平的信心指数栏目,随着股票市场的急剧下降,在10月初艺术市场信心指数突然下降13%。这种悲观情绪更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艺术品价格的担心。在夏季的不到1/4的受访者认为本年度的艺术品市场会收缩,而在10月比例上升到一半以上。
能看到的并不可怕,看不到的才可怕。也许谈到艺术市场的衰退,大家几乎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因为金融海啸。的确,是受到金融海啸的原因,但是以前被认为是资本避风港的艺术市场,为什么今天同样会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以及受影响的程度几何呢?艺术市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脆弱?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艺术市场的金融化
艺术评论家赵力的一篇文章写到,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市场跟金融市场几乎是分离的,经过大量测算,两者几乎没有关联。但是,近几年,整个金融迅速衍生化,它已经衍生到各个层面,包括艺术品市场。现在艺术市场领域就存在大量的对冲基金。来源:www.artxun.com
事实上,不少海外的知名银行都开设有艺术品咨询服务项目,属于个人理财的服务领域。瑞银自身也从事收藏、交易、买进卖出,并以此影响艺术品的价值和客户的买卖行为。瑞银的Art Banking是一个成立30余年的收藏和顾客服务机构,其收藏系列包括钱币、古董、传统绘画乃至当代艺术,不仅时常举办收藏作品展览,目前还利用网络策划各种网上艺术展览。
在美国的银行中,JP摩根和花旗银行也有艺术投资的顾问服务。JP摩根是最早从事当代艺术收藏的美国银行,1959年至今这方面的收藏达到了3万件。JP摩根还赞助纽约当代美术馆在曼哈顿的扩建,等等。JP摩根自身所拥有的巨大艺术资产以及对当代艺术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确立了其在艺术投资咨询服务上的优势和品质。花旗银行通常以策展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向有投资潜力与愿望的客户介绍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而有效地引导客户的购买趋向,同时又凭借其在鉴定估价和增长预测诸方面的专长凝聚艺术品的高端买家。来源:www.artxun.com
其实在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2004年11月,东方国际拍卖公司举行了国内首家以金融与收藏为主题的艺术品拍卖,拍卖总成交额达3103.419万元,成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拍卖行业的一个创举。2005年至2006年,暴涨、井喷、飘红等高频词语延续不断,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系列艺术品的天价成交纪录频频爆出,这一切皆源于艺术品投资的逐渐金融化。2007年6月18日,民生银行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成为内地第一家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艺术市场的金融化,使得艺术市场与金融行业的联系更为密切,同时也因为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人们传统观念中“艺术市场是资本的避风港”这一认识,使得人们对艺术市场放松了警惕。对艺术品的收藏,不再只是传统市场中艺术爱好者占主导地位的人群,真正用于收藏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行为的频繁交易。中国当代艺术由2000年的刚刚兴起,到2008年初的持续火爆,再到现在的进入寒冬,可以说正好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金融化的这一过程。其实在此之前,上世纪90年代日本艺术市场也遭遇了同样的衰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艺术行业也同之前中国艺术市场一样持续火爆,人们对艺术品的热情有增无减,日本人曾经花8250万美元购买了毕加索的《加歇医生肖像》,随着凡·高的《向日葵》《鸢尾花》和《加歇医生肖像》被买下,大量三四流印象派作品同时流入日本,但是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些当初高价买来的作品打5折都难以出售,银行仓库堆满了抵债的画作。un.com
艺术品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建立在信心基础上的不断成长的市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金融等其他行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成为串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面前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艺术品市场当然不可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