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以下简称王) 学术给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尤永:(以下简称尤)凡系统和专门之学问皆可称为学术,就今天所讨论话题而言,学术二字更多被看作某种特定的价值系统和评价体系。
王: 拍卖会作为金钱数字和利润的代名词越来越成为左右艺术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学术却显得有点势单力薄,您是如何看待当下市场与学术之间的关系的?
尤:市场与学术不对立。学术倾向于长久价值,而市场则难免短期波动。市场标准有学术系统支撑,方能经得起时间考验。钱是聪明的,总喜欢追着好东西。不信,你看那些创下纪录的天价艺术品,哪一件不是好东西?
谈到市场和学术关系,倒是有两种怪现象为时下所特有。其一、不好卖的就自称是搞学术的,以学术标签为终南捷径。其二、好以学术自诩,却偏爱名利场,热闹堆,没人搭理了,就寻衅滋事,专挑热点,专咬名人,和宋祖德像是异姓兄弟。
王:作为一个拍卖会的负责人,您是如何做到保证拍品的品质?又是如何使公司持续发展的?
尤:只有保证了拍品的品质才能树立拍卖公司的品牌,才能促使公司的持续发展。
王:2009年,您认为最有学术内涵的拍卖会是那场?
尤:2009年秋拍,匡时拍卖的太古遗音——“箫声琴韵室”专场和清代“扬州画派”作品专场。
王:正常合理的艺术发展是需要拍卖公司的运作,在中国当前的艺术发展层次中,拍卖行是否真正起到了二级市场的作用?
尤:拍卖是市场交易中的一个环节,拍卖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在媒体的参与下,拍卖的影响被放大了。中国所有艺术品拍卖公司年度总成交额大约只有三百亿元人民币左右,不足股市一天的交易量。在经济上,拍卖所涉及的金额微不足道,但它能成为公众话题,引发大家对艺术、对文物的关注。
拍卖是艺术品市场的中心环节,80%以上的书画交易是通过拍卖进行的。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发展,拍卖没那么大影响,对于艺术家和批评家来说,独立之精神,比什么都可贵。王:艺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在您看来,拍卖行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拍卖行要做的是为藏家提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出作品和与之相称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