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798”繁荣的背后

2010年6月21日来源:中山商报作者:

说到当代艺术,北京的“798”艺术区几乎成为了一个代名词。798 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 “SOHO 式艺术聚落”和“LOFT 生活方式”,引起了国内外相当程度的关注。经由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798已经演化为一个文化概念,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目前的798 已具规模,画廊林林总总,作品之多,观念之新经常出乎我的意料,在感叹国内经济飞速的发展给当代艺术带来了新气象的同时,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前几年美国纽约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傲人业绩,以至引起对国际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另眼相看。艺术品市场的业绩不仅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地位攀高,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当代艺术已从世界当代艺术之边缘晋级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早些年,陈逸飞、丁绍光在美国艺术商品市场上创造的价位与红火程度,足以让国人惊讶不已,可美国的当代美术馆并不买市场的账去收藏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收藏兴趣点似乎集中在与当下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的杰出作品,且不以市场的现有价格高低决定收藏取向。这么些年过去了,国内艺术家为什么不以这两位艺术家价位之高同他们作品的学术价值画上等号?所以,学术价值的权衡在每一位艺术家心中还是有杆秤。几年前,徐冰、蔡国强等人未必有前面提到的两位艺术家在市场的红火与财富,却在当代世界主流艺术发展中留下了足迹。国际众多美术馆的展览以及收藏记录了他们不朽的学术定位。

话又说回来,学术性与商品市场永远是矛盾的、有距离的,艺术家虽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有时也左右不了自己的作品。如果艺术品的目的地是投放市场,就必然多少烙下铜钱的印痕。

在798,只要我们仔细看一下画廊的作品价位,会发现许多作品的价位之高其实已超出西方同等级别的艺术品价位。如果这说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富足程度和有钱阶级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学术及价格的认同与接受超过西方,那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幸福生活的开始了。但是,当画廊告诉我们,消费主体还是国外人士时,我就不解这其中的市场游戏规则,只能保留几种猜测。要么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世界艺术主流源地,国外藏家舍近求远,价格上舍贱求贵来中国购买;要么就是画廊艺术作品价格含有“水分”(一般国际惯例,西方画廊标价与售价基本一致)。

近几年,798 的画廊如雨后春笋般接二连三出现。一些大公司为了上市,需要从事文化艺术行业,也开起了画廊,这本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艺术“商业区”,相信必须经过一些年的泡沫、磨合、淘汰和净化,画廊专业经理人的产生以及市场消费群的精心培养才能步入一个成熟的市场化经济阶段。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