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买开心还是买明星?--买画,挑大家喜欢的准没错? 

2010年12月31日来源:东方视觉作者:蔡康永 陈冠宇

我有个当公务员的朋友,仕途不太顺遂,他去算命,算命师问他,「你家里书桌后面是不是有一张画,里面有人背对着你?」他一想,家里真的有这幅画;算命完,那幅画就被运走了。接着我这朋友就积极寻求一幅有山的画,也就是座位背后最好靠着一座山,代表有「靠山」。
这个故事传出来之后,我想一下自己买的那些画,有背影的画作起码四、五张。对中国人来说,不管画得再怎么好看,都会联想到「背」(运气不好)。但是外国人对于背影这种画面,一点意见也没有,他们没有「背」字代表运气很背的联想,也没有靠山这个想法,所以就不认为座位背后要放一座山。可是在台湾,去参观很多商界跟政界人士的办公室,他们座位后面都放着画山的图画,可见这种画一定很有市场。

个人喜好是挑选艺术品的关键之一,也会因为地域、文化有所不同。譬如史上最贵的当代艺术品是英国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 (注1)做的,那是价值几十亿新台币的钻石骷髅头。但是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应该多少会排斥将骷髅头放在家里,更不用说要花几十亿元买下来了。

★市场喜好影响艺术品价格

喜好决定需求,需求能影响价格。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相对一定比小的市场强势,因此大市场的喜好,对艺术品价格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比方说,大陆的收藏家们,对某一种「政治宣传」油画的狂热,是台湾收藏家没办法起共鸣的。中国画家李可染 (注2),有一幅是画毛泽东的家乡,拍卖时就卖到天价。大陆还有一批是画毛泽东、周恩来主政时到处视察的画,很多画面被拿去制作为政治宣传海报;那些原稿的油画,往往都能卖到台币两、三千万一幅。对大陆人来说,这是一代人重要的回忆,如果原画挂在你公司的会议室里面,每一个来你公司开会的企业家,都会对你竖大拇指。

刚开始,台湾的收藏家没有追上那一波,因为他们不熟悉政治宣传画有那么强烈的社会记忆在里面。天安门上那张毛泽东的画像,是全世界的人到北京的观光朝圣地点,那张原稿油画卖出来的时候也是非常轰动的,对比来看,台湾把各地移除的蒋介石铜像集中放置在慈湖一处空地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态度。我们很难想象台湾企业的办公室里,会挂着蒋经国巡视十大建设的油画。

不过,像大陆的艺术投资市场那么大,当然会影响较小的市场,所以,一旦当大家都认同了这个价值,就会形成追逐的风潮,甚至可以跨越文化,前面提到的骷髅,在中国人眼中是死亡跟厄运,但是它仍然变成了全世界最贵的当代艺术品。还有,安迪渥荷画这么多美国人才比较熟悉的名人肖像,却能让全世界的收藏家都买账?因为这些肖像已经形成符号,穿透力够强,所以东方人也可以接受玛丽莲梦露,詹姆斯‧狄恩。

陈冠宇提到一个最近的案例,证明这些喜好也会因时事随时生变。美国知名艺术家杰斯伯‧琼斯 (注3),他的名作就是画着一张正正方方美国国旗的油画,台湾藏家对他不算热衷。但是自从美国总统欧巴马上任,白宫里挂上他这系列的画之后,这位艺术家的市场突然热络起来,追寻他作品的人又变多了。

因此,买画的人,如果是追求增值,理论上「跟随最大多数的人的喜好」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大原则。

★众人追逐,让艺术变成高价炫耀品

提到当代摄影艺术的时候,一定会提到辛迪‧雪曼 (注4),你去翻任何一本讲当代摄影的书,一定会提到她的摄影作品,她是不断把自己扮成历史或文学作品中不同的女人样貌,然后拍照。有时候扮成童话主角,有时候扮特定阶级,有时候扮家庭主妇,有时候扮电影明星。

东方人看她的照片,可能会觉得丑丑的,易容得不是那么好,鼻子怪怪的、脸颊肿得很假;我们不知道她扮家庭主妇使用吸尘器是代表什么,不知道那可能是美国杂志内的重要促销广告。当代艺术里面的讯息愈复杂,隔阂就会愈多;不像是日本摄影大师杉本博司 (注5 )拍佛像,可以让东方收藏家容易投入。况且,辛迪‧雪曼是一个非常女性主义、讲究女权的艺术家,我怀疑,男收藏家们可能不会那么追捧她要传达的讯息。然而当她的作品变成某种程度的经典,那么一位讲究收藏系统、有学术企图心的严肃收藏家,就会抛开个人喜好,追求收藏的完整有序。

有一个印度尼西亚收藏家很喜欢张晓刚的作品,他在九○年代末期陆续买了四到五张挂在家里。但是他妈妈不能认同家里挂着这么多冷漠苍白的大脸,这批张晓刚就被母亲大人取下来丢到仓库去。一直到二○○六年,张晓刚在纽约苏富比拍出了九十七万美金,在当时是天价;他妈妈想起家里仓库好像有类似的东西,于是毫不犹豫地拿出最大的一张,挂在客厅墙上。这时候,这位妈妈已经把她的喜好丢到一边去,因为张晓刚变成了可炫耀的奢侈品。另外,像陈冠宇热爱的电影《钢铁人》一开头,男主角在床上醒来的时候,美丽女助理就进门问他,「伦敦问你要不要买那张Jackson Pollock?」杰克森‧波拉克是美国著名的大师,作品要上千万美金。结果睡眼惺忪的男主角回答:「我需要,赶快买下来放到仓库去。」堂堂钢铁人大军火商,怎么可以没有收藏波拉克的画? 这些都是把艺术品当做可炫耀的财富,用来衬托身分地位。这时也可以抛开个人喜好了。

★从喜欢的作品挑出可投资标的

陈冠宇提醒: 大家都已耳熟能详的热门作品,价格已经上涨到一个程度。如果要投资,则要看未来价值,现在的热门,并不见得是未来的热门!真正有眼光有远见的人,能够试着晀望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的市场喜好,才有办法提早进场买到便宜货,这跟所有投资道理是一样的。

举一个例子,有个台湾收藏家,买了十几二十年的画,但是最近五年,他的小孩早已上了大学,他就说,「我从今起买画的决定交给小孩。」他不想再用自己的眼光去找下一代的明星艺术家,而是交给儿子的眼光来挑选,儿子的眼光更贴近未来富豪会喜欢的作品形式。经过他小孩从大学到研究所那几年替他挑画的结果,准确率非常高,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 box来自陈冠宇的提醒

提拨部分金额考验艺术眼光

我建议在购买艺术品的过程里,你可以从投资出发,但我也建议你至少能提拨一部分的金额,用来买自己真心喜欢的作品,用来考验自己的眼光,看看能不能从还没被市场追捧,价格还低的作品中挑到宝。只要你的功课做足,眼光够好,这些因为喜好而买的作品应该报酬率也不会差。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