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盘点2010艺术市场:姜还是老的“辣”

2011年1月12日来源:新京报作者:

2010年的岁末,北京的演出市场迎来了一个从未有的现象:话剧圈里几个大导演推出的新作都蜂拥在一个月中集中上演,林兆华、孟京辉、赖声川……这个声势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电影圈早已成型的概念“贺岁片”,几部大戏在年底的“轰炸式”上演让2010年原本有些惨淡的演出市场上演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几乎一扫之前的低迷。同时而来的还有艺术市场的秋季拍卖,一个又一个的新纪录在拍卖槌下诞生,中国古代书画的成交价屡被打破,以至于普通人只看见那些不断跳升的数字,就以为艺术市场果真是如此的劲道十足。

这都是看上去很美。再华丽的场面也掩盖不住内容的空洞。

仔细回想一下去年的演出市场和艺术界,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啃老”,这个新兴的词汇用在这里一点都不为过:老导演老艺术家们都纷纷推出新作或个展,但年轻人的作品却乏善可陈,新作少,新人少,似乎成为如今的艺术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以至于我们的“2010年最艺术”想选一个新锐艺术家,在传统的艺术圈却不知道将目光投向何处。

大师吴冠中在今年离去,面临着新人缺失的现状,我们很想知道:我们的下一个大师在哪里?

演出 撑场的还是老人们

2010年的演出火在一头一尾,1月底2月初,台湾导演赖声川带着他的话剧《宝岛一村进京》掀起了演出市场的一个小高潮,演出的好口碑让几天的演出甚至一票难求。然后,这种良好的势头却没有得以保持,之后的几个月一直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剧目,除了林兆华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老舍五则》让人眼前一亮外,演出市场犹如一潭死水。虽然上演的剧目不少,但新作质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前年开始的改编影视作品的热潮,去年依然没有消退,电视剧《甜蜜蜜》等再次被搬上了舞台,但成功的电视剧却没有再续经典,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在年底一轮“贺岁演出”中,老将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等都拿出了不错的新作,多少让人看到了话剧圈的生机勃勃,但新人的原创力却令人堪忧,今年的青年戏剧节甚至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让观众喜闻乐道的始终还是那些老面孔,甚至连老面孔们都缺乏应有的突破。倒是一出来自英国的肢体戏剧《外套》让人颇觉惊艳,让我们从中得以窥视西方戏剧如今的状态。
在演出质量并不如意的同时,票房也不如意,虽然剧目数量增加幅度高,但票房却没有达到预期。小剧场倒是新开了不少,但并没有找到特别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艺术 市场火爆屡破纪录

新世纪前10年中,中国当代艺术从火爆到落潮,资本的力量早已给艺术市场明星排好了座次。而在2010年里,当代艺术想要翻牌显然还没成气候。于是我们看到,支撑2010年的依然是几位艺术明星的大手笔展览。从春天里的3月,徐冰让凤凰飞上了CBD的上空,到夏季里方力钧全面的个人回顾,再到年末刘小东、张晓刚新作的亮相,明星艺术家依然让各界人士尤其是资本人士相信他们的号召力,但是这些大手笔展览的思想深刻性及其艺术语言上的突破则明显地分成褒贬两派。

而当代艺术年轻一代的上位,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尽管2010年依然有星空间等少数画廊推出类似高瑀等年轻艺术家的展览,但要整体成气候却需要更大的支持,年轻艺术家自身的创造力需要更多的认可,甚至也需要得到资本的认可。

不过尽管精彩展览乏善可陈,艺术市场的火爆疯狂则迎来了又一个历史新高。资本在2009年追涨中国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后,在2010年则保持了其惯性,继续追涨这一板块。最贵中国艺术品的宝座短短时间内就历经几次易位。6月是4.368亿元的黄庭坚的《砥柱铭》;11月则是5.5亿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业内人士叫嚣3年内中国单件艺术品要突破10个亿的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收益已经被透支10年的声音也在发出警醒。
2010数据

4.368亿元

黄庭坚的《砥柱铭》在2010年6月3日保利春拍夜场上,从8000万起价到4.368亿元成交,《砥柱铭》成为当时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5.5亿元

2010年11月在英国伦敦一不知名的拍卖行,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拍出5.5亿元,从而取代《砥柱铭》成为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1.71亿元

2010年12月10日,在翰海2010秋拍中,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

400余幅

吴冠中生前已捐赠360余幅作品给各大美术馆。2010年11月20日,“吴冠中艺术回顾大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吴冠中家属再度将吴冠中48张速写图和三篇手稿捐出,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有400余幅作品已捐出。

40%

2010年上半年戏剧剧目数量大幅度增加,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近40%。

871场

去年,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性演出场地中国国家大剧院全年共有871场演出,共接待观众86.5万。

顾问的话

2010年整个艺术界呈现的状态比以前更稳健,这点从群展和个展中都能体现。艺术家创作更注重严肃性和实验性,而不仅仅是与商业相关联。黄笃(策展人)

2010年依然是比较知名的艺术家做展览,尤其是回顾性的展览挺多。有艺术家也开始做回顾性著作。这些艺术家开始有序地梳理历史了。王璜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

2010年北京的戏剧市场显得热闹非凡,演出场次与新戏的创作都有着大幅度的增加。不少小剧场戏剧把更多观众带入剧场,这对于戏剧是好现象。但伴随着这些同时而来的就是,大部分戏剧品质较低。这样的戏给年轻观众看,很难让观众对戏剧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个人认为去年比较好的话剧有林兆华执导的《老舍五则》、孟京辉的《柔软》。2011年,戏剧工作者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是否要全部盯住市场来搞创作。谢玺璋(戏剧评论家)

北京戏剧市场,国家大剧院拥有最强势的资源,北京人艺是老品牌,孟京辉也打出了属于自己品牌。此外,商业模式的戏剧,比如麻花团队在去年也有不错的收获。小剧场话剧看似红火,其实日子并不好过。由于市场多样化,形成竞争后,戏剧市场也要重新洗牌。这样一来,一些质量低劣的作品就被淘汰了。戏剧市场过于商业化限制了年轻戏剧人的发展,年轻导演现在并不是只靠好创意、好作品就能崭露头角了。2010年比较出色的戏剧有林兆华的《老舍五则》《说客》以及《回家》,年轻导演黄盈执导的《当司马他遇见韩寒》还是很见才华的一部作品。杨乾武(北京剧协秘书长)
专题统筹:甘丹  专题采写:李健亚 天蓝 张静

专题顾问:黄笃(策展人)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术馆馆长) 谢玺璋(戏剧评论家) 杨乾武(北京剧协秘书长) 王春辰(艺术评论家) 贾方舟(艺术评论家) 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 张克新(音乐评论人)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