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警惕“虚胖”(观点)

2011年3月7日来源:江南时报作者:王定乾
总的来说,2009、2010这两年可以被称为“后金融风暴”时期,背后力量有热钱、游资,而且“后金融风暴”时期大家对于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金融商品、房地产、股市缺乏安全感,觉得艺术品有避险的投资功能。这样的资金、这样的人、这样的收藏家进场后,才会造成这么大的成交额和纪录。全球艺术市场发生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藏家的结构、资本的结构都在改变。

  我认为艺术市场已经不存在过去我们担忧的泡沫化的问题,应该担心的不是泡沫,而是虚胖、虚假,这里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赝品问题。赝品自古以来一直是古董、书画这个市场存在的最大的原罪。今天这个时代科技又发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很多造假的手法,何况现在价格这么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只是我们怎么面对和杜绝的问题。从拍卖公司、市场、买家等各个环节都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杜绝,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我们如果姑息它,甚至于拍卖公司包庇它,或者学者、专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把我们这个好的市场给糟蹋了。应该反过来利用现代科技的发达,实际上也有很多办法可以去解决它。

  第二,价格的虚。虽然这么多的纪录出现了,但是真实成交金额虚不虚呢?每一个拍卖公司都说这一季突破了多少亿,然而真正成交的,真正付款的又有多少?国内的拍卖金额都已经打败了国外的拍卖公司苏富比、佳士得了,可是我们真正的操作制度有没有符合国际标准呢?现在也不必再欺骗自己,因为中国艺术品的时代真的来临了,也走上国际了,收藏家队伍也开始形成了,这个市场我们已经乐观了,所以在乐观之余就不用再去装面子,大家不妨回头真实地去检测一下这里边的水分有多少。好东西一定有好的价格。

  第三是关于当代艺术品艺术价值本身的真伪。现在798每个周末有看不完的展览,到处都是艺术家,可是这里边实质上有多少是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很多只是模仿的、噱头的“伪艺术作品”?价值的迷失对当代艺术是一种伤害。

  培育健康的市场,是这个市场中每一个构成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艺术家、拍卖公司、经纪人、古董商、画廊、学者、藏家都有责任。藏家虽然是自己花钱买东西,但是你也不要老是听别人说,应该用眼睛去看,真正下工夫认真研究,或者你本身就是为了投机,明知是假,但有暴利,你参与其中,提供资金,在里面倒货,或者每次举了手又不付款等等,藏家不是没有责任的。

  我觉得将来艺术投资和艺术收藏会走成两条相辅相成又并行不悖的道路。打个比方,过去艺术品收藏是单行道,是条小马路,现在艺术投资进来了,马路拓宽成了双车道、三车道,有时收藏会变成投资,投资会变成收藏,整个体量大了,只要大家都守交通规则,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今收藏花的代价高了一点,可是相对的,你本身以前的收藏品或者未来的报酬率也跟着增值,是同比上升的。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