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6年6月15,由岭南画院、北京画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重返山林·灵痕智性”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该展览作为广东岭南画院的品牌展览“重返山林”的第四回,此次展览展出了尚扬、范勃、龙虎、叶向明、石磊、徐唯德、老彦、刘庆和、沈勤、邵戈、石晓、李璋、姚红、黄颂豪、白明、左正尧16位艺术家的七十多件艺术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墨、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岭南美术的艺术魅力。

参展艺术家代表 龙虎致辞

岭南画院院长 岭南美术馆馆长 叶向明致辞

开幕现场嘉宾
2013年,“重返山林”首回展览——“重返山林——南方山水新趋势”在岭南美术馆展出,参展画家用他们的作品展示了对“山林”的想象与认知,通过展览本身,证明一种寻觅失落的传统如何成为当代的一种思潮,以及这一思潮本身的意义,同时证明山水画之价值,恰恰在于对精神家园的依归,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之后几年里,岭南画院在“重返山林”的主题下,打破艺术单一类型的组合,形成了“重返山林”这一品牌展览项目。此次“重返山林第四回:灵痕智性”,是在“重返山林第三回:灵性之痕”的基础上延伸的一个相同类型的展览,展览依然强调“重返山林”的审美意义,不仅上承中国传统艺术的野逸与达观,更是抗衡现代性压力所生成的当代精神表达。

开幕现场嘉宾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杨小彦介绍,“重返山林”从字面看似乎属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确,在前面的几次展览中,他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去呈现这一概念。但是,从去年开始,他改变了这一想法,让“重返山林”转变为一个文化的概念,既是由来已久的经验,更是由来已久的企盼。“山林”并不指称自然景观,甚至不是人们所以为的风景,“山林”是一种心迹。“重返”的意思是,经由艺术这一路径,人们需要重返内心,回归心迹,在自我修养当中,让心迹自动生成为心象,让灵性成为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心对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重返山林”打破艺术单一类型的组合,让来自油画、水墨与瓷艺等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其事,以形成一种全新的呈现,通过艺术家之间的差异,使彼此之间互为镜像,从而产生一种属灵的对话,并在对话中,让艺术自动生成意义。从根本来说,在这一自由交流的场所里,灵性是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心对话,灵性更是一场属灵的长久探险。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表示,岭南画院是融画院、美术馆、画家村三大功能为一体的美术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岭南美术的对外交流合作。在之前几年里,岭南画院引进了许多高水平展览,也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品牌展览项目,“走出去”展现岭南美术的新思考。“重返山林”就是岭南画院近年来的品牌展览之一。这个展览以独特的主题,新颖的展览形式,展现了岭南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尚扬 《董其昌计划》手稿 纸面油彩木炭条 10.8×38.2cm 2009

刘庆和 风•水 纸本水墨 270×500cm 2010

范勃 言外像之十三 纸本 39×55cm 2015
经过几年品牌累积,今年展览走出广东,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进行展出,希望通过异地的展出,把“重返山林”的概念扩散开去,把内心的对话,把属灵的探险推向社会,把岭南美术新发展对外展现。

李璋 纸本 枝意 120×120cm 2016

沈勤 仿倪云林画意2 纸本水墨 139×68cm 2015

徐维德 下午3点半一阵虚系列 102×98cm 2016 草图

杨小彦 素山之九

姚红 任逍遥 纸本水墨 173×82cm 2012 黑版加深

叶向明 蓝调系列NO75 油画 180×180cm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