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张树功
2016年11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了第三届CAFAM双年展,此次展览以“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的来命名试图在提供一种全新的展览誓言模式。所谓“空间”,既指世纪的物理空间和建筑空间,也只向社会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公共空间等。在此次参展的诸多作品中,张树功的互动行为艺术无疑是一大亮点,“破门而入”破的不仅仅是作为物体的门,更是破了以门为意象的所谓规矩、标准和分类。展览当天“空间生长”——第三届CAFAM双年展的“非标准亮相”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门——张树功的行动”14站及影像和美术馆外场地上的“门.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当代艺术家张树功的“行为艺术”在喧嚣中的VR和AR的浪潮中平静地迎来了参观者。

行为现场艺术家张树功在砸门

行为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砸门
行为现场著名策展人王春辰在砸门
“门”是一道人为建立的屏障。人们每天从门而入,又从门而出,忙忙碌碌!每天都要打开门关上门,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门。单位的门比家门更加威严,或许门两边还有两只威严的石狮子。门里门外是不一样的两个世界,两种景象。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有一种无形的门,如果彼此情投意合可以打开心扉;反之,就会关上心门。关起门来说话,门里门外说的或许都不太一样,人与人是这样,国与国何尝不是这样。艺术家张树功早在1999年的时候就开始关注“门”,他所创作的《门》作品还获得了全国第九届美展的铜奖,不过这时的他专注于创作架上绘画。

行为现场砸门者

行为现场砸门者

行为现场砸门者

行为现场砸门者
从第九届美展的《门家》,到《门--古易》,《门——玄武之相》,再到后来的《四方之门》,张树功的思想之旅,有一个日渐明晰的发展过程。第九届美展的《门》,是张树功对门神形象进行了确定和抽离,把门神手里原有的大刀置换成了一条红线,把现实中小汽车、芯片、楼房作为其背景,表现当下社会物质欲望的部分,并以剪影的形式置入。这样观念就进入了画面,观念与现实发生了关联。这也是他将观念首次引入自己的架上绘画作品,对社会忧虑的观念传达了出来。

活动现场著名策展人王春辰(左)与艺术家张树功合影

行为现场

行为现场

活动现场艺术家张树功在接受采访
张树功的作品深受《易经》的影响。如《易经》里有天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化学等,涵盖面之广、之大,让人感叹折服。张树功《门--古易》的创作,结合了《易经》中的“八卦九宫”模式,上有天,下有地,再有四方四维,每个方位上都有门。东方的的文化,把人放在了自然里,把人看得很渺小,始终敬畏自然;西方的哲学,把人从自然中抽离了出来,跟自然是脱离的,把人放在前,自然在后。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张树功开始把他“门”和“门神”从高雅的神圣的艺术殿堂,摆放到了普通观众心目中的“不过如此”的“平淡”状态的视野中去。他的作品开始与观众互动,还请一般观众参与,消解了当代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观者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同时,把艺术注重行为结果的单一视域拓展到了充分认识、注重艺术行为过程的领域。2014年11月,在798圣之空间的展览中,张树功的行为艺术开始了,数千块板砖,整整齐齐地码在了这扇铁门前,在砸门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各有不相同,有的人是在发泄,有的人是觉得好玩,有的是为了痛快。从门里到门外,是门神的一次穿越,也是张树功整体创作思路、创作语言的一个穿越,可以说是从门外走到现实社会,跟观众开始直接互动。通过这次行为让观众参与进来,从架上虚的空间到架下虚实空间的转换,再走到现实的空间,这是他继《门与影子》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转折。

活动现场
2015年3月26日张树功从北京出发,途经太原、鄂尔多斯、乌海、宁夏青铜峡、乌鲁木齐、和田、拉萨、汶川、绵阳、深圳、厦门、南京、淄博、北京,在全国的这14座城市中,他分别发动了慰安妇之子、空城售楼者、重污染区居民、产妇、绝症患者、维族人和汉族人、挖玉者、宗教信仰者、灾区受害者、留守儿童、失足妇女、台海问题当事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民党抗战老兵、雾霾和交通受害者,并由这些当事人举起“板砖”,再次砸向这扇铁门。14座城市,跨越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心理、不同的习俗。但其共同性也是明确的,即抒发大家内心的喜、怒、哀、悲等情感,将当下民生生活中的迷惘、不安和失衡彰显无遗。使作品真正跨入了社会底层,触及到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使之成了张树功作品直入社会问题的批判性,警示性所在。当然作品自始至终还是艺术家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是一条无形的线。

活动现场
参与者的心电图更能揭示事件本身,它能记录那一刻参与者真切的心里变化,那个仪器全称叫“24小时心电变化观测仪”,比较先进。和手机接上可记录30秒,正好符合这个砸门的瞬间,砸门前,贴在参与者心脏处、腰部,每个人都做到一人一图。张树功是想通过这个科学的记录给观众一个可视性的、更真切的、直接的感受,这也是别人没做过的。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献资料
通过这14次“破门”,使张树功的作品开始迈入社会底层,触及到了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砸门痕迹,运输票单,砸门人的心电图,门的包装木箱等来呈现。最后展览不是单一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声音等,全方位、全因素综合的方式去呈现。张树功实现了从架上绘画到行为艺术又一次穿越。

活动现场展示的文献资料
纵观中国今天的艺术的大环境,生逢其时的每一个人都整合着自己的发力点。张树功是一个有良知的当代艺术家,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张树功所关注的是那些长期失语的群体,他的作品一方面会给失语者提供慰藉和宣泄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一种唤醒,既要唤醒失语者,也要唤醒社会。张树功从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到发掘他们的精神本质,继而将自己的外在技术和内在价值,全部整合了起来,折射出了全新、丰富的能量。 “砸门”的过程,这对很多人来说好像有些不雅,甚至有些粗俗和暴力,但面对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勇于挑战自我,自己面对自己,也会有很多积怨或喜悦在一瞬间爆发,在抛出的砖块击中“门”的刹那间,心灵像从天河宣泄的瀑布一样得到了洗涤,痛并快乐着!

活动现场展示的之前被砸的门
第一站
山西太原阳曲县郑家寨村。慰安妇老人尹玉林三年前已逝!曾去日本申冤赔偿无望!她儿子杨贵荣接受采访后去老人坟头献花!在坟边面对日本方向砸门!

第二站
内蒙鄂尔多斯市康巴什“鬼城”。售楼经理、职员砸门!

第三站
蒙宁陕交界的“黑色金三角”当地居民砸门!

第四站
宁夏青铜峡市产妇砸门!

第五站
乌鲁木齐

第六站
新疆和田玉龙河滩挖玉现场“欲望之门”

第七站
西藏拉萨‘灵魂之门’

第八站
四川绵阳建华乡七曲村,留守儿童老人砸门

第九站
四川汶川映秀镇震源旋口中学地震遗址‘地玄之门’,砸门者的儿子在此学校地震中丧生

第十站
深圳某某娱乐城从业人员砸门

第十一站
厦门离台湾最近海边。“厦门、金门此门彼门”?砸门者祖父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已故从未相见

第十二站
南京侵华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和平之门”,该馆负责人以‘安全、逐层审批’为由被拒绝

第十三站
山东淄博90岁抗战老兵砸门

第十四站
北京市民砸雾霾、堵车门

(图片由艺术家张树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