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
隆里古城始建于明代,曾经作为汉族镇压苗侗少数民族而建的军事堡垒,时光流转,朝代更迭,曾经强制介入的“异族”,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了转变成共生。2016年,首届新媒体艺术节这个原本的“异族”的介入,让隆里古镇开始了一场与艺术邂逅的蜕变。

隆里古镇

2016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览现场
2017年8月18日下午,“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在草场地波堤空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主办团队和艺术家代表们为现场的嘉宾和媒体介绍了今年新媒体艺术季的规划,并对去年的“2016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做了总结。去年是新媒体艺术节,今年是新媒体艺术季,一字之差,更表现出主办方想要将新媒体带入、融入隆里古镇的坚定。

2016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展览现场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发言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介绍了为什么选择隆里古镇,并且回顾了“2016新媒体艺术节”。在他看来,新媒体艺术除了是一种介质和表达方式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想和新时代的思维模式,之所以举办新媒体艺术节,是想要通过新媒体艺术这种新的思维模式,为乡村注入活力。同时他很重视艺术季的参与性,去年的艺术节调动了全镇,整个镇上总共有三四百户七八千人,家家户户都有艺术作品的进入,甚至延伸到广大的田野当中。整个古镇就像一座没有天顶盖的美术馆,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美术馆。展览总共五天,参观人数达到22万人。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艺术季策展人爱默杨发言
接下来本届艺术季的总策展人爱默杨对于现在乡村建设中的同质化现象,以及此次展览的主题“艺术、乡村、不确定的空间”做了介绍。现在的乡村建设中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隆里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农耕社会,它代表着中国的很多乡村,它能够作为一个典型,或者说是一个样本,一个缩影。它因自身的囤积的历史,而具有代表性。新媒体作为当代艺术中最有活力的艺术形式,而且它也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乡村恰恰缺乏这样新鲜的,有变化的东西。这样可以让村民看到这个世界最新鲜的表达,而不是一些陈旧的文化。
在介绍本次艺术季主题“艺术、乡村、不确定的空间”时表示:“‘空间’是指黔东南自治州境内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乡村的公共空间,而‘不确定’在这里有三个含义:第一,‘不确定’是艺术的天然属性,其中充满丰富的可能性。另外,‘不确定’挑战陈旧的社会心理结构和价值观,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最为活跃和可贵的部分;第二,‘不确定’是对确定性的否定和批判,‘确定性’是现有的乡村建设程式,是既定、封闭、完成的,‘不确定’是不断生长、开放和可参与;第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进入新的开放性地域,必然呈现未知的、全新的生命,在隆里这样一个特殊文化背景的空间中,置于其中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将不再局限于其自身意义的表达,而是弥漫整个空间,创造出新的体验和意义,彻底改变它的性质。这个空间即是一件作品。”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博一发言
冯博一作为本届艺术季的学术主持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新媒体艺术季项目本身做了延伸的讨论。首先他肯定了本届艺术季增加了驻地项目这一版块,也肯定了民间力量对艺术发展的助力。现在类似的艺术节、艺术季很多,他希望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能够嵌入到隆里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当中,而不是做成一种嘉年华,或者是一个被商业绑架而坐台的展览。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艺术季学术委员吕澎发言
学术委员吕澎在谈到此次活动总结了此次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和自由度。在他看来,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主办方给予了艺术家充分的自由,不管是在展览的主题,还是创作的空间,艺术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全球知识背景,对当地的历史资源和人物资源做一个很好的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作品。他不仅重视艺术家自由的创作,同时呼吁媒体能够持续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媒体是艺术家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通过持续的关注,将创作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作品,这点非常重要。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嘉宾王东发言
策展团队的策展人王东则认为本届艺术季有三点特色:第一,我觉得从批判性角度看,在乡建的过程当中,政府会通过自己的构想来实现它所谓的在意识形态领域当中的文化领导权,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政府的理念往往会大打折扣,愿景和实践过程当中的落差产生的这个缝隙,为艺术提供了一个有效批判的契机。第二点就是学术性,艺术乡村化或者是乡村艺术化,这是不同的概念。艺术家是自愿和主动的进入到乡村,为自己艺术生涯,艺术创作提供一种不同的语境也好;还是说乡村在自身的建设过程当中,确实需要艺术和文化的力量,来增添自身村民、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次艺术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机会去深入讨论我们的当代艺术的特色或者我们的特质是什么?第三点就是经济性问题。无论是策展人、艺术家还是批评家,当我们在一个城市的语境当中身去到乡村的语境当中,自身就不可避免的已经带着精英文化的理念和视角过去了。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看不懂艺术,其实是我们主动设置了一个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冲突。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嘉宾廖廖发言
策展团队的策展人廖廖也非常强调艺术季的独特性,要与其他同类活动不同,在他看来,乡村建设不是说你把城里的一个美术馆搬到乡村去做一个展览,这么简单,如果是这样,那跟乡村建设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还是艺术圈里面的事儿。艺术项目如何改变僵化的农村文化,改变当地的经济,如何与当地的群众、村民发生联系,让他们在合作里面慢慢建立起一种现代化的意识,比如合作精神、契约精神等等,并且可以直接从中获得利益,这一点才是比较现实的改变乡村建设。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嘉宾2016年隆里国际艺术节艺术家窦辉发言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嘉宾驻留艺术家李怒发言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嘉宾冯兮发言
此外,艺术家李怒、策展人冯兮、2016年隆里国际艺术节参展艺术家窦辉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现场讨论非常热烈,为我们了解、思考艺术与乡村的关系提供了很多的视角。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媒体互动
据悉,“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将于2017年10月1日贵州锦屏隆里古城举办,为期五天,20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将打造一个全城的、不打烊的美术馆。

2017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北京发布会现场媒体互动
基本信息
名称: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季
地址:贵州·锦屏·隆里古城
日期:2017年 7月-12月(国际新媒体艺术家驻留创作)
2017年10月1日(艺术季展览开幕)
策展人:爱默杨
学术主持:冯博一
主办: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承办:锦屏县委、县人民政府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
公关支持:波堤空间BODYMEDIA
学术委员会:(排名不分先后)
冯博一(策展人、批评家)
吕澎 (策展人、批评家)
曹林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隋建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
Erlend G. Hoyersten (丹麦奥胡斯美术馆馆长)
Gregor Jansen (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
策展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爱默杨(新媒体艺术家、策展人)(本届艺术季总策展人)
杜曦云(策展人、批评家)
冯兮(策展人)
王东(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
廖廖(独立艺术批评家)
刘志新(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
目前驻留艺术家:
Christian Odzuck(德国)
陈赛华灌(新加坡)
Emanuele Giannetti(意大利)
关伟
Laura Boles Faw(美国)
李勇政
李博
李怒
孙闻冠
席华
杨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