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发布会及论坛在UCCA举办期寄打造世界的798和你的798

2017年11月22日来源:今日艺术网作者: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专家合影(从左至右: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李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艺术理论家余丁;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台湾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展人王玉龄;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Aaron Betsky;韩国当代艺术家崔正化;本次活动艺术总监、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商业对于一个艺术区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它带来了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人群,也带了艺术区的繁荣,然而商业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过渡的商业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艺术区样态的改变。就像现在很多艺术区摆脱不了艺术区发展的三段论:一、艺术家建立工作室阶段;二艺术品进行商业交换阶段;三、艺术区过度商业,使艺术失去活态。

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致开幕词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

798艺术区作为国内的老牌艺术区,现在俨然已经成为北京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创意基地。到目前为止,798艺术区已经汇集了200多家文化艺术机构,每年接待近500万国内外艺术爱好者。就是在这样的艺术生态之下,798 艺术的业主单位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组成了“798公共空间建设”组委会,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意识到艺术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希望进一步推动798艺术区的亮相发展,故而邀请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任组委会艺术总监,共同策划了“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现

2017年11月18日,该论坛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论坛邀请了Aaron Betsky(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崔正化(韩国当代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刘正奎(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心理学家)、吴洪亮(北京画院副院长,策展人)、王玉龄(台湾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展人)、余丁(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艺术理论家)、朱锫(朱锫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家)、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的参与。这些专家从事艺术管理、策展、建筑设计、心理学等不同领域,通过这种跨学科背景下不同研究角度的视角出发,共同探讨空间与艺术的关系和未来在798艺术区这个场域中可能发生的转变提升和规范措施。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军战主持论坛开幕

众所周知,798艺术区在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形成,是老工厂转型艺术园区的成功典范。但是798发展到现在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细节的问题。正如王彦伶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中所说:在798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疏于管理租户的问题,出现了野蛮生长的空间状态,老建筑之美被忽视掩盖,管道、电线、户外的垃圾桶等缺乏设计和思考。应该怎样去处理、应该秉持怎样的空间理念来进行新的改造和建设,这是一个重大话题。

本次活动艺术总监、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吴洪亮先生作为“798公共空间建设”组委会艺术总监在先问发布会上也发表了《关于798艺术空间升级的思考》的主题演讲。对798基本空间问题做了考察调研,包括管理系统、涂鸦、摊点的考察工作等,并提出四个关键点,即路径问题、街区改造、半开放的空间以及园区节点调整、摊点管理,从而对未来798公共空间的改造、治理、优化,做“公共艺术加法”。

观众提问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讲究轻文艺,慢生活的当下,人们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区去提供一个精神的慰藉。在那里可以尽情的感受来自艺术的魅力,创意,感知来自世界的文化和精神。而798艺术区的这些努力或许可以让798艺术区变得更加具有活力。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王彦伶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愿景,希望现在的798可以不仅仅是朝阳区的798 ,也不仅仅是北京的798,而是想要成为世界的798,成为全球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构建对内的自觉与自信,在文化上崛起。希望艺术走进生活、生活从艺术开始,更多人民群众能够来到这个街区体验艺术、关注艺术,从而让798艺术区成为“你的798”。

第一场嘉宾座谈主题“国际公共艺术和艺术区的管理”

从左至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子康、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台湾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展人王玉龄、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Aaron Betsky

台湾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展人王玉龄

王玉龄女士表示目前798有发展的可能性,建筑跟空间都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好资产,把它再精髓化很重要。当空间有更好规划时,艺术品、公共艺术进去时,才能成为一块艺术净土,从而吸引各式各样的人,能够在这里获得更多创意、更多思考跟心灵的沉淀。

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Aaron Betsky

Aaron Betsky先生认为我们不光需要对话的空间或者遇见艺术的空间,同时我们也需要找到这个空间,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定义或者桎梏的,一定程度的自由。即终极问题是如何能够合理控制,同时提供一定自由,在比较杂乱的环境可以让大家冒点险,做点艺术作品,这些对社会而言非常宝贵和重要。并建议有一些有规律的、定期的活动举行,让艺术家和学校等获得更好的益处。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子康

张子康先生表示一个艺术区的核心是艺术,如果失去了艺术就不是艺术区,所以保持艺术的活态和纯净性,在艺术区里怎么跟商业形成合理的关系、形成互相放大,这是艺术区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政府对主导性的艺术区如何制定更合理的发展政策去推动,这都是跟我们艺术发展有关系的。

王彦伶先生回顾对艺术园区发展的模型、内在规律一直以来的探讨。从798自身的发展愿景,表示要长久坚持艺术,坚持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更加注重对于城市、对于街区、对于全球的亲和力,注重长远文化的价值、社会的价值。长久坚持对艺术有清晰的支持性政策。面对798商业化这个话题,保持警惕,为艺术多做一点贡献,取得实际的效果。


第二场嘉宾座谈主题“艺术区的公共艺术创作”

从左至右:北京画院副院长、策展人吴洪亮、韩国当代艺术家崔正化、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艺术理论家余丁

韩国当代艺术家崔正化

崔正化先生表示,公共艺术是公共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为艺术家准备的,也是为公众准备的。人人都需要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不光是放在口头上的艺术。

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

Jiří Příhoda先生认为艺术区应该是开放空间、自由的空间。不光是商业化的区域,艺术区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邀请更多艺术家来创作更多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艺术理论家余丁

余丁先生表示公共空间创造的艺术,是与“此时此景、此时此地”有关。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沟通、对话和交流,这种对话包括与空间的对话、与观众的对话、与历史的对话、与当下时代发展变迁的对话。


2017年11月18日下午 合空间

第一部分议题:艺术区与公共艺术项目
主持人:朱锫
评议人:张子康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心理学家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先生。发表《心理学视角下的艺术空间》演讲,从心理学的视野对艺术特别是处于艺术活动中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

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Aaron Betsky

Aaron Betsky先生发言题目为《从博物馆到刺激》(From Art Museum to Stim),追溯了博物馆历史演变过程。他谈到,我们应在艺术文化中找到一些东西,能够思考我们是谁、身在何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顶住所有的商业或政府的压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展示,让公众一起思考,以一个社区的单位共同去思考。

韩国当代艺术家崔正化

崔正化先生发言题目为《生生活活》,正如主题一样,他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日常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艺术是将生活经验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是对日常生活事物最朴素元素的文化上的思考。

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Jiří Příhoda

Jiří Příhoda发言的题目是《从乡间到巨型城市》( From Rural Sites to Mega-Cities),研究不同空间的艺术设计,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作品从装置到建筑。划分了五个等级范围,希望能够实现全球环境,形成星球花园,管理良好城市化。强调公共艺术的重要性,欢迎更多人接受公共空间的艺术品,在此展开思维的交换。

张子康先生做一个总结式的评议,他表示这场跨界的活动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断跟社会发生关系,不断推动我们对社会、对文化的新思考,也将会创造新的奇迹。

第二部分议题:艺术区空间规划管理与设计
主持人:王玉龄
评议人:吴洪亮

主持人 朱锫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家朱锫

朱锫先生发言题目为《“空”的意义》,他以建筑师的角度出发,谈到了“空”这一概念,以及空间与人之间的交互。他以《雨山图》引出了“空”的概念,并以佩斯北京、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为例,谈到了“空”在建筑中的运用。之后以景德镇博物馆为例,谈到了建筑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张子康

张子康先生的演讲题目是《城市与美术馆》,用具有体系性的发言探讨了美术馆和城市的关系。 思考“艺术区”跟艺术有关的文化设施,既有它的物理性又有精神性,与城市有什么关系,与人有什么关系。

台湾蔚龙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展人王玉龄

王玉龄女士发言题目为《公共艺术与城市风景》带来了实验性的实践。探讨在实践中如何用最合理的方法把一个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如何让此处的人更具有幸福感,以及如何因为美的创造使我们的生活更多彩且具有特别的实用价值。

本次活动艺术总监、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吴洪亮先生做评议总结,并致辞感谢今日活动到场的嘉宾、媒体及观者。

798艺术区空间管理国际论坛现场 合空间

2017年11月19日上午“闭门会议”

2017年11月19日上午,中外专家在798合空间介绍了对于艺术空间主题的自我经验,19日上午的“闭门会议”是落实在实实在在的工作层面上的讨论,尤其是海外来的专家到798的感受,如何使798能够更上一个台阶。尤其是对公共艺术、对798空间的改进以及管理的实施方面,他们都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

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98艺术区创始人王彦伶先生在会上强调了论坛的必要性,指出理念在先、观念在先,何为对、何为好、何标准,针对前沿性的、正确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空间管理。首先要下决心进行系统性的整治。第二要适度的开发,处理新老建筑群是有良好对话关系,从空间美学的角度去考虑,以平衡的眼光看待商业。

王玉龄女士指出首先要倚靠具有地标性的公共艺术解决798的方向性。有效地做空间理清,空间梳理,之后再来做艺术品的规划。第二,强调艺术家的选择要多样性。王玉龄女士从新旧空间的关系、管理层面、商业平衡几个方面提出意见。

Aaron Betsky先生认为798现在需要专业景观设计师来做规划,景观和舒适对人的影响极大,798需要保持其自身的无序的美感特色,又要在规划时能够兼顾把这个特别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因地制宜合理推进798的改善和提升。

Jiří Příhoda先生再次强调景观设计师的必要性。指出充分利用艺术空间,把规划路线变得更加清楚。规划时将吸引受众的群体纳入考虑之中,并保证商业和美术的平衡。

王彦伶先生详细阐述了定位“世界的798”的五大方面规划:第一,成为全球首个文化使馆区域,呈现新业态。第二,把国内外艺术机构更大规模、更好的集聚在798,坚持艺术的长久核心定位;第三,催生中产阶级消费。更好的解决关税、行业的税收等问题。第三,做“青年驻留项目”打造青年艺术交流艺术家的驻留地,国际青年艺术家交流的平台。第四,做产业、做交易,成为世界艺术品的集散地。第五,做好服务,成为最著名文化休闲体验的区域。

崔正化先生认为公共艺术和产业关系十分重要,保留798原汁原味的原始状态最重要。798的内容和蕴涵要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艺术创作要具备方向性、指向性。崔正化先生认为,公共艺术可以理解为“一起开心”。个人和公共的冲突是两个对立面,但这两个对立面需要融合。同时,公共艺术也有自身的颜色和向外发散的特色,也要融入在一起。

(在听完中外专家在论坛上给予的各种意见后,798艺术区内的相关负责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的改进措施)

讨论会现场

798物业总经理蔡军武介绍了物业工作的 “6S管理”理念,主要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几个环节推进相关的工作。提出了未来七星东街街区试点的规划改造部署计划安排。他说“6S+Art”,用公共空间艺术品提升艺术区整体环境的建议。

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曹东英现场提出物业管理将朝着干净、卫生、舒适的状态出发,同时保留新锐艺术家改造的艺术空间。

798物业副总经理范世荣提出798正在进行园区的十项改革,涉及园区物理管理,像飞线、卫生间、道路、车辆。纵深提升798园区的形象,让它变得更有趣、更有意思,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来798参观、学习,吸引更多大的艺术机构、艺术家来到798。

吴洪亮最后总结发言。他说秉持“世界的798,最重要的是你的798”的理念,吸纳宝贵的意见。798的内核是开放、公平、包容,以艺术为核心内容、核心载体,在这个地区、这个城市、这个东方对话的语境中自然生长、茁壮成长。艺术是内在的,空间是外在的,从内在、外在的关系,去平衡去考虑。

2017年11月19日下午论坛专家艾伦•贝斯奇为这次活动专门准备了一次讲座《建筑之外》

美国Taliesin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策展人Aaron Betsky

Aaron Betsky先生使用大量图片及经典案例分享其关于建筑、艺术的一些想法,展现各式的场景,皆是其近年来关于社会、文化的思考。拓展了我们关于建筑和空间的思考。

Aaron Betsky先生认为建筑是一种很实在的形式,仔细观察建筑,去思考建筑,就可以完全意识到我们社会当中的很多问题。建筑背后的实质是人的思想,同时它也展现出已有的资源与事物。

Aaron Betsky先生通过列举凡尔赛宫、苹果新总部、亚利桑那、凤凰城、还有北京,新墨西哥等具体案例,从而探讨我们要如何做,如何应对,如何去创造环境,如何让自己觉得宾至如归,如何去创造归属感,如何去看待、理解、认识我们身边的世界。Aaron Betsky先生认为要去创造有机的建筑,不断的扩大,去组合,把相关元素嫁接到我们的建筑当中,利用科学技术工具更好的去认识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

Aaron Betsky先生通过介绍威尼斯双年展的比利时馆,多伦多图书馆,底特律、中国等国家循环再利用工业建筑的再开发, Facebook总部设计,美国乡村工作室,以及部分艺术家实例,强调要重新创造再利用已有的资源,是未来发展新的方向。

建筑应该是不断的批判,重新利用,重新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重新想象。运用已经有的东西,或者是已经留存下的东西,探索新的可能性。利用已有的介质,用简洁方式去重塑,打破已有的墙壁,推翻现有的架构。把所有设计的元素构建成一种全新的关系,和我们的文化以及自然互动。用仔细观察世界的方式,发现世界的美,发现世界的苦痛和忍受,然后把它变成艺术,去思考,我们也去尝试,去试验。

Aaron Betsky先生认为建筑艺术不光是建筑实体本身,我们必须要超越建筑,要走到看到建筑之外,不光是去体现这种社会经济的关系和权力,我们的建筑艺术应该是一种批判,是一种重新循环利用,是一种想象。我们所做的建筑艺术,同时让我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应该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工作。这也是其所在的Taliesin所做的工作。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