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是认为对于建筑,造型功能与注重城市文脉是其全部的内容,也总是会被城市中美丽夺目的建筑所吸引。而现在我认为建筑对于城市的贡献,绝不仅仅只是赏心悦目那么简单,它的存在方式可以影响并引导着每个人的心理状态。
英国政府有这样的规定,所有的住宅项目,不管是什么档次,哪怕再高档豪华,也一定要有一部分为社会福利住宅。政府希望一个城市中的穷人与富人“互相爱护”———“love each other”。虽然有点像天方夜谭,虽然不知道,真正大家住到一起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我始终记得这句话,也很为伦敦的低收入者们开心。
刚到伦敦时,朋友带我第一次游泰晤士河,两岸的建筑虽然形式不一,却还各有特色。从西敏寺大教堂、大笨钟、议会大厦到新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正看得我满心欢喜,这时向西继续一走,却老远看到了一片“高层集合住宅”:扎眼的弧形屋顶造型,绿色玻璃幕墙,以及颇大的体量。“与伦敦的城市文脉极不协调。”这是当时我与朋友对它的评价。

伦敦切尔西富人住宅区 始建于乔治王时代
后来,才知道自己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个住宅项目———“圣乔治码头”(St.GeorgeWharf)号称是全伦敦最贵的住宅,顶层的一套面积不算非常大的三室两厅公寓,卖到了500万英镑,合成人民币大概要7000万元。当然,房子卖得贵自然有它的道理,“圣乔治码头”顾名思义项目紧邻泰晤士河,从阳台向外眺望,几乎所有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著名景点都尽收眼底。地理位置可说是“市中心的中心”,所以它最大的卖点便是一个“景”字。别看房子卖到了天价,说句老实话,样板间比起国内的一些极其奢华的“豪宅”好像还要逊色一些。室内的设计装修很简单,走的是“现代简约”的路子。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材料,家具,好像也与国内的水平相差无几。这倒蛮符合英国人的性格———“其实极讲究身份地位,乍一看,又随和亲切的不得了。”
虽然对“圣乔治码头”(St.GeorgeWharf)的建筑造型始终耿耿于怀,不过我对英国房地产开发的一些做法倒是很佩服。比如,在这个明显属于超高档的住
宅项目中,除了高档公寓、酒店、办公等部分外,还有一部分的公寓专门属于社会福利性住宅,乍一听觉得蛮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英国政府规定,所有的住宅项目,不管是什么档次,哪怕再高档豪华,也一定要有一部分为社会福利住宅,提供给低收入家庭,而公寓的部分房费会由政府补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一个城市中的穷人与富人相互完全割裂,毫无沟通,希望他们“互相爱护”——“love each other”,这是他们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