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来自台湾的两名实习生在美术馆实习将满一月,他们将一个月来的实习感谢整理成了文字来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刊登的是蔡海广的文章:《走进今日美术馆》。

回顾过去这二十几天来的北京生活,真有种既熟悉却又陌生的感觉。虽然在今年寒假就已经藉由参加大学生团拜访过冬天的北京城。但唯有自己独立在北京生活,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真实风貌。大陆人讲话的腔调、如海浪般涌进地铁的人潮甚至是看不到几台摩托车的街道都给了我与过去台湾生活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近年来北京正以相当快的速度在发展,以前北京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古老的皇城与无数骑着自行车的人群,如今则被一座座兴建中的高楼大厦与汽车所取代。更重要的是,北京的艺术在这几年也是发展得相当蓬勃,这点也是我选择要来北京今日美术馆实习的最大原因。

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我所就读的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学系规定需要选择岛内外一所艺术机构进行实习,在过去学长以及同届同学大多选择本岛博物馆进行实习情况下,我却将目光转移到大陆。由于有着阅读艺术相关杂志的习惯,从杂志中我得知了许多海内外当代艺术发展的信息,其中大陆地区在近年来的艺术发展上是相当的迅速。多名当代艺术家更在海内外艺术拍卖市场上留下耀眼的成绩,许多外国艺术机构也纷纷投入在大陆的艺术界中,这些景象都使我们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大陆中艺术发展最完整的北京上。

经过多方资料搜集与比较后,我发现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为大陆首座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民营美术馆,它以大陆当代艺术做为展出以及典藏,并在各项软硬件设施的发展上也很完整,因此我选择它做为我的实习机构。这也是因为我希望藉由在今日美术馆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大陆在当代艺术的第一手信息以及发展。此外也能够了解到大陆与台湾的当代美术馆有哪些区别,甚至将来如果想毕业之后投入到大陆的美术馆中也会有基础的认识与准备。恰逢今年北京刚好举办奥运会,来到北京实习不但有机会共襄盛举而且这段时间也举办多项艺术博览会,对于想要吸收艺术新知的我也提供相当好的交流平台。

除了有关艺术等考虑,选择来北京实习,也是选择对自我的挑战。从熟悉的台湾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生活,这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即使在文化上我们有许多的共通性,但是还有许多的差异与困难需要去克服。从行前租屋、来回机票到北京生活的食衣住行都是需要自己去张罗,不再像是以往的观光团食宿都有人打理。但是透过这些日子的磨练,我相信对未来遭遇困境时都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如今,来到北京并进入今日美术馆实习,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虽然刚开始对于环境与工作相当生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对于单位的人事物也慢慢能够熟悉。除了与许多同仁成为工作上的好伙伴外,藉由参与今年的大学生提名展更让我有机会参与接收展品并将其编排整理成数据库的实务过程。当把快递寄来的木箱打开,取出一件件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时,那种感动是无法言喻的。虽然搬运这些绘画以及雕塑作品的过程中是辛苦的,但这对已经在大学中读了三年书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种锻炼体力以及培养运用有限空间的机会。

除了参与接收作品,由于我的实习主题为博物馆教育,今日美术馆也安排我参与依托美术馆资源建立的少儿美术教育班工作,在参与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大陆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所注重的是设计让儿童接触不同的媒材以及技法的课程,让他们从学习中可以慢慢产生对美的看法,这在我以前上的美术课程中是没有过的,所以这对我对大陆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藉由课程学习之外,我们也有举办与当地小区居民面对面的活动,藉由不同主题的着色方式让儿童产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并且进一步投入在绘画当中,这些活动让我了解到美术馆教育除了在美术馆进行导览以及设计说明牌之外,我们应该回到最初的原点,那就是让儿童们培养出对于“美”的欣赏,唯有从根本做起,我们才能期待有更多懂得创作的艺术家以及懂得欣赏美术的观众进入美术馆来,我想这才是举办让儿童踊跃参与绘画活动的最大宗旨。

除了单位的实务工作,教育中心主任李晓虎先生也安排我与萧立妤同学在实习时间参观北京的各个艺术机构以增广见闻,这也恰好符合我这次来到北京实习的目标,因此我相当感谢李主任给我们安排这个机会。目前我们已经参观了大陆著名的798艺术特区,希望在未来时间还能够参观更多的美术馆以及艺术中心。

虽然目前在今日美术馆实习的时间还不到一半,但我感觉相当的充实,因为我都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层面与种类的工作,这对于我在学校课程中所学都是相当好的实证机会,也希望我在未来的时间终能够好好把握。
最后对想要到大陆实习的台湾学生一些建议:行前准备相当重要,租屋以及机票问题一定都要先解决。要带去的行李中只要带需要的,日用品等消耗品可以到当地再购买。可以到当地的大书店再购买比较详细的地图或是导览册,多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可以省下不少交通费。最后是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实习机构,任何工作都是学习的机会,跟同仁培养好的默契关系。这是我这段日子的一些经验,愿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