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首先请你谈谈本届迈阿密艺博会上亚洲画廊的参与情况。
答 在迈阿密艺博会上的亚洲画廊比在巴塞尔要少一些。外界不太了解,我们接受一家画廊要经过很多游说和讨论,要花相当的时间。在巴塞尔现在有两家中国画廊,迈阿密只有上海的香格纳,他们已是第二次参加。当然,我们希望进展会更快些,随着更多有意思的画廊在远东出现,我们希望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
问 从首届迈阿密艺博会到现在,亚洲画廊的数目有增加吗?还是保持原来的水平?
答 应该说有所进展。在巴塞尔和迈阿密我们已经形成了第一批亚洲画廊, 有了一个平台。问题是下一批是谁?现在有一些画廊做的项目很有意思,但从专业化的角度有更全面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参加艺博会费用不菲,在亚洲只有少数画廊有足够的客户群,让他们的参与在经济上有可行性。理论上说,许多画廊都会有兴趣参加;但条件还不成熟。我希望未来亚洲会有更多的画廊来申请参展。
问 是否有些申请被拒绝的情况?
答 当然。评选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严酷的。我们有两个艺博会,要两处都参加并不容易。如果一家画廊己经参加了巴塞尔,我们就会考虑是否应把去迈阿密的机会给另一家。有各种各样的压力。
问 虽然在迈阿密只有一间中国画廊,但我注意到也有一些西方画廊推出中国艺术家,如Protech、Tilton等。你有发现这里的藏家对中国和亚洲艺术的兴趣在增长吗?
答 这个问题其实过几天再回答你更好。总的来说,西方观众对中国艺术家的兴趣越来越浓,不过并不如中国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急遽地增长。中国艺术仍是整体艺术市场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已有了一些认知和好奇。可以说,目前是头一次西方主流艺术界对当代中国艺术有了较普遍的兴趣和知识。五年前中国当代艺术还是一个极少数人研究的很专业的领域,现在遇见每个人他都会说自己今年或明年打算去中国旅行。去年以来,很多当代艺术策展人和收藏家开始真正注意中国艺术。大约再过五年这种兴趣会比较成熟。另一方面,也要看中国艺术家们如何进一步发展。现在有一些艺术家收入提高,生活状况改善。他们是否能保持对高度独创性和创造力的自我要求呢?有些人现在已经像机器一样工作,不断复制自己。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问 和欧洲的市场相比,迈阿密是否对中国艺术比较陌生一些?巴塞尔就有会见到不少中国艺术的收藏者。
答 现在还不好判断。迈阿密是一个比较具美国趋向的艺博会,相对来说巴塞尔较具国际性。欧洲的确已有一些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但我刚才在香格纳的展位,看到那里挤满了观众,非常好奇和有兴趣。虽然目前是欧洲的藏家比较多;但要变化也很容易。有些人已开始留意,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可能只要一、二年。
问 巴塞尔艺博会在迈阿密举办已有四年,普遍认为你们这个进军美洲的大动作非常成功。那么下一步有没有向亚洲发展的计画?主管机构有没有任何设想?
答 未来亚洲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市场之一。巴塞尔艺博会完全可能对这种发展有所反应。但是迈阿密的模式现在还不适于搬用。因为亚洲目前并没有像美国这样一个已经确立的巨大的本地艺术市场。即使发展的速度很快,至少也要有20年时间亚洲市场才能达到美国今天的水平。现在世界艺术市场的一半都在美国。我想,巴塞尔可能会在亚洲办一些活动。但我不会预测在最近的将来会在亚洲举办像迈阿密这种规模和水平的常规艺博会。也许有一天会出现。但在此之前,我们会有许多事情要做。
问 你们正在策划什么在中国或亚洲的活动或项目吗?
答 我们正在探讨一些可能的计画。
问 据说巴塞尔艺博会准备在下一届北京艺博会上举行展示。这个消息确实吗?
答 没有这样的打算。我们还没有和中国任何一个艺博会合作的计画,也没有讨论过。不过我们与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问 你想必也观察到,近年中国国内的艺术市场发展极为强劲。不少艺术家的价格涨得很快。作为一位资深的亚洲艺术观察家,你如何评估这一市场趋势?
答 艺术市场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但不健全。很多方面发展迅速,但缺乏周密的计画,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像中国城市建设一样, 成长很快,结构上问题很多,基础不足。95%的艺术市场是短期行为。因为推动的力量显然不是出于对艺术的喜爱,许多是投机或赶时髦。当然,这也许并不是坏事。市场的发展可能必需经历这个过程。先要有一个市场出现,慢慢才会培养出真正的藏家来。其实藏家并不需要太多。世界上重要的大藏家也就是一百多位。中国现在至少已经有了一位严肃的藏家,再有二、三位出现,就会改变文化的景观,就能影响和重组市场。
问 1980年代台湾也出现过类似的市场热潮。什么东西都好卖。艺术家价格看涨。但只持续了一段时间。你认为这是市场成长的规律性阵痛吗?是否发展中国家新的市场形成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答 我觉得「阵痛」这个词不一定确切。艺术市场的社会结构是很复杂的。它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对亚洲艺术市场是很乐观的。
问 媒体对迈阿密艺博会的反映相当肯定,普遍认为组织得十分成功。我看到展场中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画廊业者和艺术家。你认为他们可以从艺博会学到什么东西?
答 我想会有不同方面的观察,最主要可以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因为这个艺博会不仅是为美国人举办的,也是为全世界举办的。他们应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问 你认为中国艺术市场会仿效西方的榜样吗?还是中国将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模式?。
答 中国永远是中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正确的途径还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有规范的、世界化的市场。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中国艺术家认识到与画廊长期公平合作的好处。从长远来说,西方提供的一些有效经验会有助于中国的成功。
问 最后我想问的是价格问题。人们总在议论艺术品的价格偏高或偏低。过去几年中国的艺术品价格涨幅很可观。不过还是没有达到西方当代艺术总的水平。你对此如何分析? 答 价格是相对的。事实上很难确立一个客观标准。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价格已经太高,有一定道理。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涨价未必不是件好事,对艺术品的价值应当有充分的肯定。你不可能再用几百元钱就买到一张好画,藏家也不会因为这件作品比另一件便宜而收藏。相反,好的价格可能使他们更加认真地对待和珍视艺术作品。市场要多看一、二年。目前还很难说,如果一两年之内市场没有灾难性的崩盘,应当说上涨还是正常的现象。 (访谈于2005年12月1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