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办:今日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主 持:陈丹青
时 间:11月23日(周日),13:30-17:00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今日美术馆1号馆一层展厅
网 址: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http://blog.sina.com.cn/gonggongjiaoyu
讲座一:作为历史意义的影像价值
主讲人:鲍昆
记录人类社会急速向“现代性”转折的时期所产生的瞬息万变的现象,影像记忆也许比艺术的想象力更重要。
近现代中国影像资料收藏有着结构性的缺陷,民国时期影像资料因文革等原因受到大规模破坏;老照片在没有文字解释的状态下,其社会历史意义仅仅是一件“老物”,而不具文本的意义;加上目前老照片存在的市场化倾向,都给民国影像史的研究带来了困难。
鲍昆先生的发言即从影像作为记忆和传播媒介的社会价值、中国的近现代影像史工程建设、影像收藏的文本解读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作为历史意义的影像价值”。
鲍昆,1983年获北京财贸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社科系;同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2年12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20届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理事会理事。现为自由撰稿人。
讲座二:老照片的收藏与拍卖
主讲人:曾璜
2006年影像拍卖在中国正式启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影像艺术收藏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曾璜先生将就“老照片的收藏与拍卖”这一主题发表个人的研究观点。内容涉及国内影像拍卖简史、影像拍卖对老照片收藏的作用、作为影像拍卖的老照片与中国历史(特别是摄影史,影像史,传播史等)的关系、老照片的一级和二级市场、使用中的法律问题和伦理考虑、以及收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曾璜,1973年开始学习摄影,1985年开始专职从事摄影工作;1991年毕业于纽约雪城大学S?I?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研究生院,1994年作为新华社特派摄影记者赴波黑战地采访。曾多次策划和参与国内外大型摄影展览,在国家级新闻、摄影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并出版有关摄影的专著。2001年和2005年,《摄影之友》杂志评其为中国摄影界最有影响的三十人之一。现为高级编辑,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讲座三:老照片与历史叙事
主讲人:冯克力
摄影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观望历史的方式。某些历史的场景,因为有了照片的纪录,变得更直观,也更确定了。
光靠照片本身,虽然无法构建完整的史述体系,但照片的存在却提供了一种有力的、不容漠视的参照,某些新发现的有价值的老照片,甚至足以动摇一些人为营造的历史结论与成见,秦风先生所收藏的大量民国影像,便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这方面的功用。不消说,许许多多大陆的中国人,正是从这些年里秦风先生不断披露的这些民国影像里,对以往语焉不详的民国社会有了直观而真实地了解。
冯克力,资深出版从业人员,现供职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主编。上个世纪末策划创办连续出版物《老照片》,开国内老照片征集出版之先河,目前《老照片》已经出版了60辑。
讲座四:中国摄影史的新论
主讲人:秦风
长期以来,影像被当成文字的配图,而非独立的传播语言,导致影像的质量和使用的观念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中国社会掀起收藏风,老照片在收藏界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有关中国内容的老照片收藏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香港等地,各有特色。中国摄影史的研究日渐成为摄影界的显学,1949年随着红色革命浪潮涌现的杰出摄影家及其作品已为人熟知,改革开放后的纪实摄影家和影像艺术创作者也展露了头角,不过民国时期杰出的摄影作品和摄影家却接近空白,成为有待挖掘的宝库。
秦风先生从人文视角出发,以“中国摄影史的新论”为题,结合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期望为“中国摄影史”研究填补部分空白。
秦风,原籍福建省古田县,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自幼即喜爱历史和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约二十年,其间曾以自由撰稿人身份游历世界各国。1995年起收集历史照片,2000年成立文史工作室,倾心投入历史影像的发掘与应用。
免费入场,请提前预约:
电话:010-58760600-6000(每天) 010-58760600-6017(周一至周五)
电邮:visit.todayar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