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魅感与图像(Fascinance and Images of Urban) ——第二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论坛(2010) 为广聚学者精英,深入当代中国情境,推动视觉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实以及艺术创作的多重对话,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2008年创建了“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论坛,面向海内外研究者开放,每届论坛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深度讲座和专题研讨,以问题意识、思想原创、批评锋芒与理论境界作为论坛追求的核心品质,不求规模,不囿成规,努力为有相同志趣的研究同仁提供一个切磋学术、碰撞观点、交换思想、共同实践的公共平台。 今天,与卡尔维诺的口述媒介中的“看不见的城市”不同,我们身处视觉媒介包裹的“看得见的城市”中。这种可见性,已大大超出了几何光学的意义,更多地体现为光电子技术所支持的信息的影像化。当“行走”更多地被“观看”替代,城市的新陈代谢与图像的繁殖流转日渐融汇为一个不可分解的过程。 这一发端于十九世纪末,贯穿整个二十世纪,并且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可以预见的前景中仍将加速推进的都市影像化过程,其牵涉的不仅仅是物与像的意义争夺或者合谋的问题,更牵涉到都市中的欲望如何被调用以持续转化为景观生产力,以及都市人如何在他们动荡的家园中寻找和确认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的关系不再是两个独立领域之间偶尔的跨学科关照,视觉生产已然渗透在城市文化的几乎所有方面,它既是暴露问题的线索,又会是问题发生的动因,同时也成为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 因此,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继2008年以“视觉文化的问题与方法”为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于2010年12月6日至10日在中国杭州举办“都市魅感与图像”第二届“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学术论坛。此次论坛将结合当代城市问题,更为集中地探讨视觉生产,尤其是影像生产,在城市文化建构中的情状、方式和意义。 本次会议由四场大型主题讲座、若干专题研讨会以及若干作品聚焦讨论构成。主题讲座涉及:网络•连结•影像: 因特网透过超级链接与影像的关系(台湾清华大学陈传兴教授)、海派世情图像与都市亲密性之变(中国美术学院周诗岩副教授)、摄影史的历史、现状与反思:由当代中国摄影中的城市拆迁谈起(复旦大学顾铮教授)、重绘北京地图:多地性、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张英进教授)。专题研讨会还邀请了海内外二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文化批评家,结合主题讲座分别展开如下议题的讨论: 中国都市影像生产与公共空间 表述与再现何以作为都市行动 景观、凝视与都市魅感的生成 都市亲密关系想象与私人领域 都市图像与全球景观装置 都市文化多样性及其限度…… 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都处在一个高度动荡不安的时期,问题滋生不断,使相关研究多少陷入了应变不暇措手不及的困境。此般紧迫之中,如何为考察城市文化当下语境中的视觉生产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基底和观察视角?如何真正深入中国本土情境之中解读图像的生产性和破坏性?如何不仅在景观机制的外部也在它的内部寻求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和实践策略?本届论坛期待与各方同仁协力共同推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主题讲座主讲人简介
陈传兴 网络•连结•影像:因特网透过超级链接与影像的关系12-06(周一)18:30 - 20:30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1981~1986),师承电影符号学理论大师Christian Metz,博士论文为《电影“场景”考古学》。擅长艺术史、电影理论、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视觉/影像分析尤有关注与专精。曾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开设《电影》与《精神分析》相关课程。为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出版欧陆思想及前卫书写,同时也在文创、纪录片、剧本方面有新的探索与发展。 拍摄纪录片包括有《移民》(1979)、《阿坤》(1980)、《化城再来人——诗人周梦蝶》 ( 2010 )、《如雾起时——诗人郑愁予》(2010)等。总监译《精神分析词汇》,著有《忧郁文件》、《道德不能罢免》、《银盐热》、《木与夜孰长》等。在《摄影美学七问》中担任其中五问的对谈人。
周诗岩 海派世情图像与都市亲密性之变 12-07(周二) 18:30 - 20:30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视觉文化系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建筑的远程在场》。2006年至2008年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媒介理论与视觉文化”博士后研究工作。 关注的学术领域包括:媒介理论、20世纪影像史、中国近现代图像传播、图像与精神分析、现代性与城市文化研究等,近年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图像叙事与精神分析。出版专着《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2007),主持编撰T+a专辑《建筑与影像传播:当代传媒下的空间认知转变》(2008/5)。在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教授的专业课程包括媒介文化研究、媒介理论、影像媒介与空间构型等。
顾铮 摄影新观察:当代中国摄影与城市拆迁 12-08 (周三)18:30 - 20:30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获博士学位; 1991-1993年进修于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系; 2001年访问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 专事摄影理论与实践、摄影史、视觉传播。 研究方向包括摄影史、视觉传播理论,20世纪现代艺术史。 迄今出版著作11部,代表作有《城市表情——20世纪都市摄影》 (2003年)、《世界摄影史》(2005)、《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当代视觉文化研究》(2007)、《遮挡与穿透-当代中国摄影景观》(2008) 等。策划的主要展览有:第一届亚洲摄影双年展《生活在城市》(2001,汉城)、《记录中国——当代摄影与社会变动》(2004,美国贝茨学院美术馆、华美协进社,2006,史密逊博物馆)、《在现实与记忆之间——摄影中的中国社会生活与记忆》(2004,美国新学院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城市•重视——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显“隐”-中国当代摄影20年》(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2006)等。
张英进 重绘北京地图:多地性、全球化与中国电影 12-09 (周四)18:30 - 20:30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教授。 英文书籍包括《中国比较文学论文集》、《中国电影百科全书》、《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的另类电影文化》、《全球化中国的电影,空间与多地性》、《华语电影明星研究》等九部。中文书籍包括《审视中国》、《电影的世纪末怀旧》、《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影像中国》、《多元中国》等七部。
会议议程:
12-06 (周一)
时间:18:30 - 20: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论坛开幕和主题讲座:网络•连结•影像:因特网透过超级链接与影像的关系 主讲人:陈传兴 主持人:杨振宇
12-07 (周二)
时间:9:00 - 11: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1C-506教室 专题论坛:网络•连结•影像 主持人:高士明 推荐议题:1、网路媒介的特性; 2、网路影像与传统影像的差异; 3、超链接与时间-影像; 4、网路中主体建构的可能与困境;
时间:13:00 - 16: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影像观摩:侯孝贤《海上花》; 娄烨《苏州河》
时间:18:30 - 20: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主题讲座:海派世情图像与都市亲密性之变 主讲人:周诗岩 主持人:张英进
12-08 (周三)
时间:9:00 - 11: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1C-506教室 专题论坛:图像叙事与自我书写 主持人:杨振宇 推荐议题:1、全球景观装置与都市魅感的生成; 2、图像叙事与亲密关系的想象性建构; 3、现代性与亲密关系变革; 4、图像精神分析的必要;5、个体如何在现代都市的体制反射性中进行自我叙事?
时间:13:00 - 16: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作品聚焦:高世强《大桥》、《缺氧》等
时间:18:30 - 20: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主题讲座:摄影史的历史、现状与反思:由当代中国摄影中的城市拆迁谈起 主讲人:顾铮 主持人:郑波
12-09 (周四)
时间:9:00 - 11: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1C-506教室 专题论坛:当代中国摄影与城市变迁 主持人:孙善春 推荐议题:1、当代中国都市摄影的新命题;2、表述与再现何以作为都市行动;3、景观政治与城市拆迁;4、中国都市图像生产与公共空间
时间:13:00 - 16: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影像观摩:宁瀛的《夏日暖洋洋》;应亮的《另一半》
时间:18:30 - 20:30 主题讲座:重绘北京地图:多地性、全球化与中国电影 主讲人:张英进 主持人:陈传兴
12-10 (周五)
时间:9:00 - 11:3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1C-506教室 专题论坛:多地性、全球化与中国电影 主持人:周诗岩 推荐议题:1.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2.全球化都市与民族/国家的关系;3.社会主义的影像记忆:集体、个人;4.影像与都市的互动:艺术创造的空间、地点;5.新媒体与艺术主体性 时间:13:00 - 16:30 参观
时间:18:30 - 20:30 闭幕宴与书场 (表演者:孙善春)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Advanced School of Art and Humanities, China Academy of Art 承办:视觉文化系 Department of visual culture Stud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