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超越——2012年新工笔文献展】展览海报

部分参展作品
概念超越——2012年新工笔文献展 策 展 人:杭春晓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1日— 7月20日 开幕时间:2012年7月11日(周三) 15:3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艺 术 家:陈 林 崔 进 高 茜 杭春晖 郝 量 姜吉安 金 沙 雷 苗 彭 薇 秦 艾 肖 旭 徐华翎 杨 宇 张 见 郑庆余 (按姓氏拼音排列)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北京凯撒世嘉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文/杭春晓
在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令人“新奇”的视觉结构,不断地消解、重构我们概念中的“工笔画”边界,并带来全新的言说方式:从“自然主义”、“审美主义”等既定逻辑的言说工具,转变为“视觉”与“意图”、“观念”重新互动,并因此实现言说目标的开放。毫无疑问,这种努力使“传统”成为重新体验的通道,而非古典情怀的悼念,也因此使看似传统的画种具备了“当下”介入能力。更重要的是,创作群体内部的新作及更年轻画家的不断涌现,显现出“重新勘定边界”的努力正处于开放性、持续性的状态,仍充满了多种可能、未来,而非封闭化、样式化的“画派”。而这,无疑使得类似探索保持了一种活力,处于不断自我审视的“运动”中——试图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释放中国画对当下文化体验的表述能力,从而成为近年来中国画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当代化”运动。
当然,“新工笔”的“当代化”运动,也不同于习惯概念中的“当代艺术”。它并非西方艺术史逻辑中的“当代”诉求,而是发生于中国画自我逻辑的“意义”结构中——重构文化传统与今日生存体验、文化经验的表述关系。当然,如此判断不是否定它会带有“当代艺术”的影响,甚至介入“当代艺术”问题的可能,而是理论层面进行的某种“意义”归纳。但值得警惕的是:“归纳”对每个体而言,都是非完整性概括。因为个体面对问题的逻辑各自不同,经验的方式、结果都会有所差异。结果自然多元化,带有理论无法概括的丰富性。也正是基于如此原因,提出“新工笔”的“概念超越”,并非艺术风格学上的历史价值的判断,而是基于它所具有的文化“激活”功能:以视觉结构的改变,谋求“传统资源”的当代言说方式,并成为显现“传统”正在遭遇的某种“深度裂变”的文化表征。
相关展览: E·京华 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 汉俑水墨陶艺展 幻游札记——毛晓光个人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