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概念超越——2012年新工笔文献展
时间:2012/7/11——2012/7/20 地区:北京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地点:中国美术馆
   
 

【概念超越——2012年新工笔文献展】展览海报

部分参展作品

概念超越——2012年新工笔文献展
策 展 人:杭春晓
展览时间:2012年7月11日— 7月20日
开幕时间:2012年7月11日(周三) 15:3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艺 术 家:陈 林 崔 进 高 茜 杭春晖 郝 量
     姜吉安 金 沙 雷 苗 彭 薇 秦 艾
     肖 旭 徐华翎 杨 宇 张 见 郑庆余
     (按姓氏拼音排列)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北京凯撒世嘉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
文/杭春晓

  在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令人“新奇”的视觉结构,不断地消解、重构我们概念中的“工笔画”边界,并带来全新的言说方式:从“自然主义”、“审美主义”等既定逻辑的言说工具,转变为“视觉”与“意图”、“观念”重新互动,并因此实现言说目标的开放。毫无疑问,这种努力使“传统”成为重新体验的通道,而非古典情怀的悼念,也因此使看似传统的画种具备了“当下”介入能力。更重要的是,创作群体内部的新作及更年轻画家的不断涌现,显现出“重新勘定边界”的努力正处于开放性、持续性的状态,仍充满了多种可能、未来,而非封闭化、样式化的“画派”。而这,无疑使得类似探索保持了一种活力,处于不断自我审视的“运动”中——试图突破传统经验的束缚,释放中国画对当下文化体验的表述能力,从而成为近年来中国画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当代化”运动。

  当然,“新工笔”的“当代化”运动,也不同于习惯概念中的“当代艺术”。它并非西方艺术史逻辑中的“当代”诉求,而是发生于中国画自我逻辑的“意义”结构中——重构文化传统与今日生存体验、文化经验的表述关系。当然,如此判断不是否定它会带有“当代艺术”的影响,甚至介入“当代艺术”问题的可能,而是理论层面进行的某种“意义”归纳。但值得警惕的是:“归纳”对每个体而言,都是非完整性概括。因为个体面对问题的逻辑各自不同,经验的方式、结果都会有所差异。结果自然多元化,带有理论无法概括的丰富性。也正是基于如此原因,提出“新工笔”的“概念超越”,并非艺术风格学上的历史价值的判断,而是基于它所具有的文化“激活”功能:以视觉结构的改变,谋求“传统资源”的当代言说方式,并成为显现“传统”正在遭遇的某种“深度裂变”的文化表征。

相关展览:
  E·京华 PARTⅡ雅昌艺术家联展
  汉俑水墨陶艺展
  幻游札记——毛晓光个人作品展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