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泥洹——高振宇当代陶艺展
时间:2014/12/12——2015/1/22 地区:北京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五十五号
   
 

【泥洹——高振宇当代陶艺展】展览海报

泥洹——高振宇当代陶艺展
开幕时间:2014.12.12(周五)15:00
展览时间:2014.12.12 - 2015.1.22
总 策 划: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艺术顾问:李曙韵、李捷
展览主办: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展览协办:茶家十职、《藏·品》 杂誌
展览地点: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何各庄五十五号
电  话:+ 86 10 64314676

  高振宇的紫砂作品一直备受国内外藏家及业内人士推崇,而这次伍拾伍号院子艺术空间展出的其陶艺作品(柴烧花器)更令观者震撼。他在创作中,突破了古今中外盘根错节的脉络局限,从根源上溯并回归到陶最本质的艺术语言。

  展览名为「泥洹」,取其涅盘之意,也彰显了作品传递给人的一种共鸣:泥土语言自身的充分表达与自由意志才是更大意义上的重生。这些花器记录了一个个生命在当下的瞬间凝固。虽然是静态伫立,但时空像是被某种力量延伸了,更多意义蕴含其中——有关于过去的记述,更有可以展望的未来。

  高振宇首次在泥料里拼配了他十分熟悉的紫砂泥,富有人文温度的传统工艺继承于文化血脉,通过手作微妙地流淌延续;古今中外艺术元素在经过锤炼后被提取升华——器物外形直观的旋转块面富含张力,通过曲直变化的线条引导出韵律感十足的节奏……它们实际上早已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生长,汇聚成一股独特的「气韵」,与艺术家自我表达的灵魂相互呼应。

  与许多中国当代陶艺家只关注自我表达,刻意疏离受众以显示其独立性相比,高振宇选择了一个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创作领域。随着那些块面有力、线条呼吸感十足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传统花器的完美范式受到了剧烈冲击:它们打破了人们记忆中的瓶、觚、盘、钵……仿佛是一个从天而降、独立生长的陶瓷物种:与花相容无牵强之嫌,独自陈列无突兀之感。这不单单是器物形态上的变化,还包含了艺术家对于陶瓷历史的钻研以及在行为学介入后的观念提升。高振宇认为:陶瓷艺术是关于泥与火的艺术。那么首先就应该尊重材料,并启发它的本性,不作驯服之势,与其平等对话,使特征自然流露。

  对于中国当代陶艺来说,聚焦「物性」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高振宇创作这些花器时并没有受到各种困惑的干扰,他认为:「创作是我与泥之间的事情。」比如从外观上看,他通过「削」展现出来的切面,鲜明、肯定、饱满而有张力,这不仅仅使人们联想到西方的「块面感」元素,更是为了让观者聚焦泥料本身,体现其肌理的颗粒质感。而当它独立陈置时散发出的雕塑感魅力,是通过「拍」将泥土弹性充分发挥来实现的。

  至于它可以插花的空间,甚至都不是艺术家的预设。在这里高振宇运用了传统紫砂造型中一种看上去非常神奇的工艺:朝泥块上一个小孔「噗」地一声吹口气,泥性就决定了其自身宇宙的完成,至于大小和细节则是随机的。那些造型上的变形、扭曲、开裂、折痕……也绝非刻意为之,而是泥性自然的顺势而为。同样源于古老紫砂工艺的启发:将泥块封闭,只通过「割」,产生气孔。随着泥中水分蒸发,其形体开始收缩,挤压其中的空气,同时空气又向外推顶,两股力量相互作用,造型由此生长出来。

  而那些让人惊叹的花器表面,其丰富的色彩与质感并不是想象中艺术家秘而不宣的釉料配方所致,它完全源于火的恩赐:当窑火温度高达1350︒C时,窑里飞舞着的草木灰开始附着于素坯之上,形成最为原始的自然釉,在烈火中绘制出纷呈的绚烂外衣。高振宇正是通过自身的敏锐与经验,实现了他个人陶语历程的又一次飞跃。

  其花器造型上追求自然形成的坑洼、穴隙和孔洞,似乎又与米芾赏石讲究的「漏、透」审美不谋而合,让人不禁追忆起宋代文人的雅趣。高振宇对「日用」的坦然,并提倡将陶艺作品融入生活的自信,更是得益于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从泥这种材料的独特性中,启发了我们对「器」的概念重新解读,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回归。

  作品如砂,如泥,如这土地上生长出的一切自然之器,不仅承载着视觉的记忆,也开启了某种艺术方式的生活之旅。这些终将流传于世间的陶艺作品,蕴含着思索和变化的生机,它们出自于熊熊窑火,更出自于艺术家的高度思辨,是其自身精神的延伸和物化,透过它们,也可以窥见高振宇作为一个成熟当代陶艺家其自然气质的流露。

更多资讯:    
  构设之架——康海涛近作展
  尽物之性——冉启泉个人作品展
  黑白之境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