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异质的维度——冯建宇作品展
时间:2015/1/8——2015/2/8 地区:北京798艺术区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作者画廊
地点: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北楼
   
 

【异质的维度——冯建宇作品展】展览海报

异质的维度——冯建宇作品展
策 展 人:丁浠文
展览总监:赵姝婷
展  期:2015.1.8 - 2.8
开  幕:2015.1.10(周六)16:00
地  点:作者画廊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01商务楼北楼

冯建宇 《风景》之三 丙烯 2011

形象的颓败
文/汪民安

  冯建宇对颓败有特殊的兴趣。他画出了物的颓败和人的颓败(尽管他常画一些肥胖的身体),空间的颓败和场景的颓败。画面既是通过快速而凌乱的笔触来展示,也是通过粗犷而有力的色块来铺排的。画笔在很快地涂抹,以至于很多颜料还在往下滴落,就此,画面不仅凌乱,而且仿佛还在流动,还在侵蚀,画面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时间的过程中。而且,色块一个一个地堆积,相互挤压,将场景的安静布局打乱,使之倾斜,使之摇摇欲坠,使之破碎,使之衰败,仿佛有强大的不满灌注在画面中,使得画面难以安静。但是,这种不安不是将画面引向某种狂暴,而是将画面引向伤感,一种破败的伤感。冯建宇让灰白色统治了画面,它将一切鲜艳的色彩抹去了,过滤了。抹去了这种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就抹去了激情,剩下的只是失去激情的颓败。同时,灰暗的色调也是对记忆的展示,仿佛画中的场景来自久远的历史深处。这一切都显示出画面的时间感。也可以说,画面中的颓败,就是来自一种时间的流逝,因此,这种颓败叠加了伤感。时间性,灰暗色调,颓败的场景,伤感,所有这些,都笼罩在冯建宇的画布上。

  这是物的颓败。我们看到,一旦画面中的这些沙发,桌子和椅子从它们的功能中独立出来,一旦它们再也不是供人坐的,供人使用的,供人书写的,它们就回到了自身,它们有它们的孤独,有它们的颓废,也有它们的疯狂。在此,无论如何,这不是对一种普遍的沙发状态的再现,也就是说,绝非是对一个永恒的沙发理念的再现。这回到了绝对的物本身,回到了绝对的沙发本身。在画面上,沙发获得自己的自主性。它有自己的传记。冯建宇画布上的物本身,都是有关物的传记,是带有伤感意味的传记。物如此地痛苦,那些扭曲的,变形的,甚至是块状的痛苦。冯建宇把每个物都画出了自己的身体。画出了它们的生命。我们看到了物的此刻,但是,也看到了物的过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物的未来。物在画面上既展示了自己的瞬间,也展示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历程。物展示了自己的外在面貌,也展示了自己的内在情感。

冯建宇 《有瓶子的静物》 100×80cm 油画 2008

  这是自主的物的命运:一种具有强烈的死亡意识的命运。它们垂垂老矣,即将逝去。但是,物如何获得自己的终极命运?画面中的都是人造物。它们有自主性,但是,它们是人的产品。尽管这些关于物的绘画剔除了人,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同样也预示了人的颓败。物的颓败也是人的颓败。物的颓败、残缺和无望来自何处?正是因为人的抛弃。它们是弃物。它们和人相关,但是它们已经远离了人,远离了人的痕迹。而物和人应该是一对永恒伴侣。所有的物都有一个诞生和死亡的时刻,正如所有的人也有一个诞生和死亡的时刻一样。事实上,许多人终其一生总是与某些特定之物相伴。他制造了一件物,使用它,伴随它,依赖它,迷恋它,他和这个物形成一种装置关系。它们不可分离。反过来同样如此,一个物,一旦被制造出来,它和人也形成了一种不可分离的组装关系。正是在这种装置中,人和物,人和客体形成了一种饱和和圆满的关系。一旦这些关系被打碎,物被抛弃,物的颓败就会出现。一个无人居住和工作的房间不仅仅是空旷,而且也很孤独;一把无人坐的沙发不仅仅无聊,同样也感到孤苦。一个无人置身其间的工业场景,一个无人在其中徘徊的场所,也会感到颓败。物的颓败,来自于人的颓败,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物和人分享同样的颓败命运。

  实际上,冯建宇也有些专门的关于人的绘画。他甚至画过一些肥胖的人。这些肥胖的人恰好是以颓败的形式出现的。肥胖正是消极和颓败的后果,是不努力和进取的后果。在画面中,肥胖的人毫无生机,充满倦怠,既是体力上的倦怠,也是意志上的倦怠。在另外一些关于人的肖像画上,画面中的人有时候甚至没有面孔,有时候非常诡异,犹如幽灵一样在画布上出没,甚至会没入到画布上若隐若现。这些人物跟画布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们紧紧地依附于画布,不是画布将它们和盘托出,而是它们将画布请出来,画布正是借助这些模糊的肖像而现身。人们要辨认它们,就要回到画布上面。画中人不是将画布推到幕后,不是让人们遗忘了画布,而是特意地凸显了画布,画布仿佛不是它们的背景,相反,它们成为画布的背景。它们努力地往画布中退却,让画布成为一种景观。这是退却和模糊的人物——我们难道不是也可以说,这也是沮丧的人物,颓败的人物?

冯建宇 《情侣》100×80cm 丙烯 2012


艺术家自述
文/冯建宇

  深厚的重工业历史积淀在这寒冷的北方,深灰的天色凝集着大工业化残留的气息,伴着粗糙乏味的慢节奏生活,裹挟着记忆与现实的生命时空似乎错乱了同样不堪的过往与现实

  艺术家往往不以为自身的创造性实践有什么社会意义的价值,甚至刻意回避被关注的目光,我更是如此。当日常俗物与景致被以一种凝视的目光不断观察的时候,表现的冲动自然而生。我不敢揭示他深奥的含义,只是尽量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去评说而已。
 
  不求面面俱到,只做惊鸿一瞥,当真实的矛盾存在以各种繁复景象的形式出现在面前,触动我的是那一幕幕好似刚刚发生的记忆现场。而记忆只有印象的片段,我只好——也只能以一种近乎宣泄的方式来试图证明面对匆匆流逝的岁月,我还有一点勇敢,这勇敢来源于绘画过程中的兴奋与愉悦,来自于记忆深处对生活的真诚。

  当语言无法确切地描述情感的指向和感受的抽象时,以绘画作为精神载体的呈现方式总是静静地倾诉着我觉得还算单纯的内心。

冯建宇 《往事》之三 160×120cm 丙烯 2012

冯建宇简历:
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199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水彩专业),200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水性材料工作室副教授。辽宁省水彩艺委会副秘书长,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参展作品情况:
2014 作品《工业往事》之一,之二参加全国学院作品展;
2011 作品《废墟》辽宁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废都》第三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画展;
2009 作品《相伴》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辽宁美术作品展”,
   获铜奖;
2006 作品《女人体》入选辽宁省水彩画学会双年展,获学会学术奖;
   作品《女人体》入选首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
2003 作品《昔日的机器声》入选首届全国小幅水彩画展;
2002 作品《城市印象》参加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和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联展,获探索奖;
   作品《虚拟的物语》入选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01 作品《女人体——之二》参加首届中国水彩人物画展,获银奖;
2000 作品《窗外的阳光》参加辽宁省第三届水彩画艺术展,获银奖。

更多资讯:
  黄立言——梦魇照进现实    
  共振——第三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1:1计划系列展首展——苏新平、邱志杰双个展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