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家”—— 吴高钟个展
时间:2015/5/1——2015/5/3 地区:北京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艺术北京
地点:艺术北京当代馆C53自在空间画廊展位(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内)
   
 

展览名称:“家”
艺术家:吴高钟
艺术公关:百纳艺术传播
开幕预展:2015.4.30,16:00
收藏家预展(凭Private View 卡入场):16:00入场
贵宾预展(凭VIP Private或预展请柬参观):18:00入场,22:00结束
公众开放:2015.5.1—2015.5.3
5月1日—5.2,11:00—19:00,5月3日11:00—18:00
展览地点:艺术北京当代馆C53自在空间画廊展位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吴高钟新作《家》即将登陆艺术北京

  2015430日,自在空间画廊将携手艺术家吴高钟推出吴高钟个展《家》,据悉此次个展将于艺术北京当代馆C53(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内)呈现。

  吴高钟先生的作品从以往日常器物“长毛”系列到现在对于日常器物的砍的呈现,前者在原有现成品上的添加,而现在是一种侵蚀,只不过侵蚀的方式不是时间或者化学的,而是一种人为的带有破坏性的去除,其实这种创作形为也很难简单概括以砍或者雕琢,

  吴高钟这次展览的《家》,同样延续着以往“长毛”系列的惊悚感和危险感,家具在吴高钟的刀下变得岌岌可危,吴高钟说他尽可能最终呈现出只有极简的线条,这些线条构成了家具,最后这些家具形成了一个吴高钟构建的“家”,因此此次展览被定名为《家》。

吴高钟在作品“家”中

  《家》这套作品,对于家具的改造最初是一种大刀阔斧的破坏,而随着创作的深入和追求吴高钟先生所谓极简的临界点的时候,这种之前砍的破坏其实成为一种雕琢,而这其中最大的难度为:如何把控一把刀的力度来寻找器物线条所能承受的极限。

《家-双人床》150x210x105cm 木头

吴高钟《家-花架》局部图 35x35x109cm

  据吴高钟先生介绍,作品中家具的原料都是取自一些破旧的老家具,门窗则是取自一些被拆毁的废墟,所以这个《家》一开始就是破碎的,它来源于被破坏的现实生活和剧变的人情冷暖的生活中,这些家具往往更像是过往家园的尸体,只不过他们重新被改正然后呈现在了吴高钟的《家》里,吴高钟用一个温馨的《家》的词语却是要去形容一个本质是伤感或者近于残酷的事实。

           吴高钟《家-门》76x4x210cm

吴高钟用刀子不断砍的方式让日常家庭中的家具和门窗呈现出迅速被侵蚀的效果,在作品的制作现场,刀砍的声音本身已经制造出了吴高钟先生所说的紧张感,这种人工侵蚀的方式取代了以往时间对于器物的侵蚀,最后的作品结果是几乎被雕琢到只有极为细微的线条,这些几乎到达极限的维系器物形状的线条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吴高钟一再强调还要继续砍,到达线条的极限,作品的制作过程的最后是一种力度的权衡,所以制作现场也变得像是作品的一部分,如何权衡最后要呈现的作品的极限和力度的把控越是靠近作品完成的时候越加变的困难。

吴高钟《家-沙发》80x65x224cm

吴高钟在创作家具

  中国人以家为重,比如家国天下,家是第一位的,同样“家事国事天下事”,家事也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中国人的内心家占据着第一位,家和故乡由此来看被中国人认为是最后的底线,也是最为安全的港湾。

  吴高钟的《家》似乎带有一种批判反思,在巨变的当代中国,中国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走上了快车道,城市化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关于家园记忆的迅速消失,每一个城市迅速的发展空间上来讲是迅速的修建和迅速的拆毁,时间上来讲这样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故乡这一个概念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迅速被压缩了,家园迅速成为故园,进而成为记忆,吴高钟的《家》正是将这种人的力量转变为对于家园的迅速改造,将时间的侵蚀压缩为人力,这正如这个时代我们对于故园的反思。

  关于吴高钟先生的《家》还有很多值得讨论和商榷的地方,希望借助这次展览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思考自己的生活。

 

关于艺术家吴高钟

  

     1962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作生活于北京。

 

关于自在空间画廊

  自在空间画廊(www.zizaispace.com)于2008年由张志强先生创立,坐落石家庄东岗路79号世纪高尔夫俱乐部内,自在空间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和遴选优秀的艺术家,并组织、策划专业水准的展览及相关艺术活动,向收藏机构和私人藏家推介最具收藏与投资价值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图片、影像、行为等多种艺术形式。


更多资讯:
  “2016 见”——贾靖作品展

  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

  白光 夜火——陈亮作品展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