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上海民生双个展《冲积》&《未有烛而后至》
时间:2015/9/5——2015/10/4 地区:上海长宁区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点: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
   
 

【冲积——黄宇兴个展】展览海报

冲积——黄宇兴个展
策 展 人:朱朱
开幕时间:2015.9.7(周一)
展览时间:2015.9.5 - 10.4
展览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  址: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

  展览展出艺术家黄宇兴自2005年至今创作的30余幅作品。有别于同代人向观念主义的集体倾斜,黄宇兴的个人脉络最大程度地保留与揭示手感、生理感知和情感隐喻。引发艺术家每一次创作转向的几乎都是生活本身,而非观念。但他的绘画并非对于现代主义的消极怀旧,通过一种个性化的实践,他触碰并融汇了现成图像的挪用、“创作过程的客观化”、媒介实验、身体政治学、生命科学、后抽象表现主义等一系列当代艺术的核心议题。

  艺术家强调绘画过程的保留,痕迹和色彩经过不断地叠加,一如经历过反复磨洗的冲积层,浮现在画布之上,在设色赋形方面暗合着中国的“工笔重彩”传统。他的语言探讨结合了主题性的深化与变迁,在开始时呈现为基于现成图像的表现主义改写,传达青春期的反叛与狂欢,并且力图从生理性的角度消解文化象征感,随后利用人体解剖学和他称之为“结构主义建筑”的元素构建画面空间的冲突性张力,传达有关理想的悲怆情结;随着主观性成分的强化,逐渐淡释了对图像与叙事氛围的依赖,并且在近年迎来色彩的真正释放,以几何化的切割和书写重新结构个人得以廓展的内在体验。
黄宇兴自2005年至2015年间创作的作品,大致可以划分为“黑色”,“改变中的生命史”,“光芒和栖息地”,“河流”等几个时期。这些阶段组成了本次展览的结构原型,但在他的具体创作实践中呈现出交错状态,并且,往往在上个阶段看似带有偶发性的元素,很可能孕育和提示着未来的另一阶段。

  本次展览将全面呈示与考察黄宇兴的创作形态,为中国当代绘画语境提供一种极具个性与启示意义的个案。

 

未有烛而后至——陈传兴摄影展
开幕时间:2015.9.7(周一)
展览时间:2015.9.5 - 10.4
展览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地  址: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创意园区F座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展出艺术家于1973-1978年间在台湾拍摄的149幅黑白与彩色照片,其中近一半的作品为首次展出。

  “未有烛而后至”,引自《礼记·少仪》。原句为“其未有烛而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少年执烛立于暗夜长路等待未知陌生宾客,为迟到的赴宴者引路,指明位置,但不能指名。夜宴的主人向迟到的宾客介绍已在座者,少年默然倾听等待宾客入座后,重复等待和引路;此即“少仪”,少年成长仪式,礼与伦理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少年尚未是迎纳宾客的主人,他只是延迟的伦理关系见证者。”

  展览主要分为“芦洲”、“荒場:林家花园”、“悼亡”、“艋舺”、“花莲轮”、“蘭嶼:交通轮”、“兰屿”、“淡水”、“台北车站”、“子弟戏”、“戏班”、“坤旦”、“午后流浪艺人”、“复像”及“色”等十五组作品。随着这些作品,我们将回到四十年前,看到一位少年精神通过仪式的出发点。

  1973-1974年的“芦洲”,是本次展览的序曲。当年,陈传兴以芦洲这个小镇的生活作为拍摄内容,呈现了小镇的变化。在记录那些日常情景时,艺术家已经体现出了其艺术实验性,他在写实照片上加蒙太奇拼贴,让日常生活场景有了一种超现实的意境。这也是艺术家第一次个展的作品,大多数作品和负片后因各种状况已被侵蚀弃置,本次展出的是当年残存的少数。

  1976-1978年的“艋舺”,与其说陈传兴呈现的是夜市摊位上的孤离之光、华西街老餐厅里惨淡的光,不如说他更在意那围绕着背景与摄影者置身的黑暗,那个在移动中、难以固定下来的凝视位置。

  1975-1978年的“子弟戏”、“坤旦”、“戏班”、“午后流浪艺人”系列,是艺术家记录的野台戏班与流浪艺人的生活。在作品里,我们不会看到太多的戏剧性场景与人性温馨的面孔,却会看到前台后台不分、阳台戏台互换、荒野与野台相互渗透的场所逻辑。这些照片中有着艺术家对戏班和流浪艺人等的关照。

  陈传兴自1975年举办个展《芦洲浮生图》后不曾再举办个展,这些底片自拍摄以后即封入黑箱。本次展览所呈现的正是一场内在于时空跨域间的多重“观望”,展场将变成一架特殊的“时空装置”,取消了通常意义上的“摄影展”的位置。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四十年前艺术家已经在图像中呈现出的对戏剧、电影、绘画的美学审视,而艺术家则是个在暗夜长路上等待为陌生宾客照明的“执烛少年”。他并不言说,只在沉默中反身自照。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礼,也是一种隐而不发的伦理态度与哲学思考。

 

更多资讯:
  今日换墙运动
  2015芳草地艺术节暨芳草地·蓝艺术邀请展
  不期而遇——青年版画艺术家秋季群展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