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内容
 
深谷桃源—徐弘个展
时间:2017/6/4——2017/7/23 地区:北京    来源:今日艺术网
主办机构:艾米李画廊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深谷桃源—徐弘个展】海报

深谷桃源—徐弘个展
开幕:2017.6.4(星期日) 16:00—18:00
展期:2017.6.4 - 2017.7.23
地点:艾米李画廊(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54号院)

6月4日, 艾米李画廊将迎来与艺术家徐弘的首次个展“深谷桃源”。此次展览将展出徐弘的纸本手稿,抽屉系列以及架上绘画共计24幅作品,展览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来体现艺术家徐弘的创作新面貌。

岸 纸本 29.5x40cm 2017

“深谷桃源”中的“桃源”是一个有源泉的地方,且带有指引方向性的,就如同徐弘所说“顺着溪水寻找到山谷中的世外桃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是描绘了一个人间天堂般的理想世界来表达隐逸情怀。随着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全球化”伪概念的蔓延,互联网新媒体制造垃圾文化工业的效率迅疾,新的烦恼高效地解决着旧的困扰,我们沉积在前所未有的知识快餐的饱腹感中沾沾自喜,而我们足不出户躲在乌托邦里所看到的世界,正是权利话语与媒体制造的里一个“桃花源记”,在这里无人幸免遇难。但“桃源”是现实自然的写照,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体现,社会理想的图景,具有跟多的形而上学的精神特质,也是人对精神皈依的渴望以及内心高尚的精神内核。

抽屉之六 综合材料 28×28cm 2016

生于1970年的徐弘,亲身经历了中国最独有的变化,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无法摆脱这四十几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他将丰富的经历结和复杂的感受结合一起转化在绘画中,形成了具有“中产阶级的室内生活空间”的系列作品。但是在《深谷桃源》中,绘画中营造的空间已经从“室内”变成了“山水之间”,甚是怡人,然而这种转变不仅是徐弘自身心态的变化,同样也是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慢慢的会选择以“避世归隐”的方式,去“世外桃源”中寻找自我。

在作品《山行》、《望岳》、《转山》等中,画面低明度低纯度的颜色,唤起了梦境以及记忆的无色调氛围,反复出现的戴帽男人以及背影形象,致敬了典型的马格丽特式的角色符号,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精准制造了画面的不安,悬念与梦境式的不稳定。隐藏或者模糊的面容,并排或者相视人物布局,使画面产生一种莫名的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感,观众并非是视觉上被构图本身带入画面情景,而是产生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与共鸣。斑驳的画面让我们看不清具体,也让我们怀疑周遭的真实性,他们与画面中的人物共同参与了悬念的设置与完成。

观山 纸本 40x29.5cm 2017

徐弘最大尺幅的作品《深谷桃源之二》中由山,枯树,不同状态的人物三方面构成了整个画面。将这些元素放置在中国山水画中,而画中不同形象和引起不同的感觉反映了它们在画中的作用。人物象征着“视觉指引者”,山象征的是“历史”,而枯木则是“记忆“。不同于西方古典油画中的静物主题中衰败的伤逝,枯树形象虽显悲凉,却“哀而不伤”,地体现了生长、衰败,死亡的循环往复,孕育着新的生机,更倾向作为一种通达“永恒”的体验。同样,“记忆”不光是对过去以往的记录,也是文化精神传承中的链条。

望岳 综合材料 80x100cm 2017

用西方的言语去表现东方的语言,迷离在道家所谓“真”与“实”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然而这样一种糊涂与混沌,也许正是士大夫精神所望之处,即“真”与“实”的边界,便是那“桃源”深处吧?

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

徐弘
1970 生于四川重庆
1993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现居南京

个展
2017 《深谷桃源》,艾米李画廊,北京
2015 《剎那KSANA:徐弘&秦艾》,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3 《派对结束的清晨》,诸子美术馆,南京
《浮生记》,九艺术空间,北京
2009 《事迹与心迹》,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7 《镜花园——中产迷津》,季节画廊,北京、新加坡、雅加达

群展
2016 《造化——中国当代艺术展》,Salamanca艺术中心,霍巴特
204艺术空间,墨尔本
悉视空间,悉尼
《内景》,璘宝轩,上海
《多维度》,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南山南》,广州,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意大利
2015 《图像研究室第二回:绘画发生中的观念和语言》,正观美术馆,北京
《现实墟?视觉误》,艾米李画廊,北京
《匿名展──一场由小作品主导的视觉游戏》,798圣之空间,北京
2014 《江南叙事第二季──可一艺术节》,可一美术馆,南京
《交融──学院与当代艺术研究展》,方山艺术营,南京

专题评论  

  
“抽象艺术新一代”(2014)策展导论
“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将是一次“...
 

  
何云昌和他的行为艺术
在2014年新春之际,何云昌再一次以“春天”来展示自己以行为...
 
 
 ·评乔通写意作品
 ·观《晚参-张晋2014》随感
 ·呼波油画:假象中的真实
 ·寻找“消逝”的风景
 ·艺术资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拍场指挥家探访嘉德的拍卖师团队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定标准
 ·10位70后艺术家市场分析报告(下)
 ·《象 非象》申伟光超验艺术研讨会
 ·策展是否存在“元功能”?
 
最新活动  
 
 ·2016年第五届三亚艺术季
 ·国际亲子设计节今秋落户北京751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34期)
 ·今典拍卖2014“翡翠与祖母绿”专场拍卖会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2013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作品征集
 ·“金苑杯”首届中国时装画大展征稿启示
 ·北京艺融2013年春季拍卖征集全面启动
 ·2013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征集
 ·2013“关注未来艺术英才”计划作品征集全面启动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