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海报】
一个开放型的实验艺术项目 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与艺术装置 持续进行的创作及布展 不设开幕式、闭幕式戏剧表演华彩呈现 多元的新媒体互动环节 由盈艺术策划小组、北京大学两位青年学者与于向溟共同完成!
于向溟的个人艺术项目“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于向溟的绘画、戏剧、人类学研究”将于7月中下旬在上海盈艺术空间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进行中的艺术项目为期近两个月,将完整地展示艺术家于向溟的绘画、戏剧以及围绕人类学研究主题的现场装置作品。

于向溟,幻我之二,布面油画,140×235cm,2016
“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的主题 这一主题取自于向溟2012年的同名油画作品《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反映出艺术家在追问被膜拜的偶像是如何用神性的光环控制人们意志的同时,更反思人们趋于某种意识下的主观选择。同时,艺术家为观者留下图像、文字或是其它形式的线索,引领观众向这些包裹在模糊又真实的事件之下的契合点逐步靠近。

于向溟,荒城24-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布面油画,150×135cm,2013
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及装置 鉴于艺术家近年的学术研究和探索,于向溟将和两位北大的青年学者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项目主题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比较法、概念分析法等方式针对特定形象进行深度的剖析与解构。他们的研究文献成果将汇集成册,以飨大众。随着项目中文献研究的展开,艺术家还将以人类学的视角现场创作一件装置作品,通过艺术的语言形式深化对“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的主题阐释。

于向溟,荒城18-一片孤舟,布面油画,150×135cm,2011
进行中的创作及布展 除了持续创作的装置作品,艺术家还将驻地进行架上绘画的创作,丰富其近10年以来的绘画成果。这种展示节奏的设定不同于常规布展后的完好陈列,将全程邀请观众进入展厅,时刻体验不断变化的展厅内容和环境。

于向溟,荒城21-一个人的战争,布面油画,140×225cm,2013
不设开幕式 闭幕华彩呈现 项目在节奏布局上充满戏剧性,跳出了开幕的常规模式,选择闭幕式作为项目效果的最终呈现,并配合戏剧表演推向高潮,期待鼓乐齐鸣的闭幕盛会,并借此来完成艺术家心中对于“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主题的最终阐述。艺术项目在完整成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编排也再一次印证了艺术家内心深处对于一切看似理所应当的警惕与自我克制。

于向溟,新城童谣之八-征途,布面油画,185×225cm,2014

于向溟,新城童谣之九-异域,布面油画,140×235cm,2015
多元的互动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展览的一大亮点是融入各版块的高新科技手段,通过打造数字化的全新观展方式,叠加虚拟场景和现实画作,产生动态变幻的观看效果,以帮助观众了解作品及创作背后的故事。此外,项目将策划数场公众活动,通过引入合乎时代潮流的大众文化,更好地搭建艺术家、作品及观者间的沟通桥梁,向公众介绍于向溟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成果。
2017年7月—9月,敬请期待!

于向溟,永动轮回,不锈钢、玻璃等混合材料,118×86×300cm,2016
艺术家:于向溟 策划小组:徐徐、李冠宇、程华、马少琬 人类学小组:玉书涵、程云飞 项目执行:李宇、于迪、蔡依佛 媒体策划:吴瑾、梁晨 项目助理:范志强 新媒体策划:姜天娇 出品人:王厚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