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商城 > 今日图书 > 中国近代美术画册
 中国美术 外国美术 书法篆刻 当代艺术 设计 雕塑·建筑 影像 工艺美术 外版书 工具书 艺术杂志类 艺术理论及其他
 书名:今日学院艺术家•范勃/书号:978-7-5410-3241-7 /精装价:0.0000RMB/原价:50RMB/ 出版日期:2007-3/ 装帧:精装/ 页数:24/ 开本:8/ 著作方式:/ 作者:范勃/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订购
 图书简介 
  “精神与品格”无疑是艺术的多元价值之中最根本所在,但无论对于创作者或是欣赏者,它们的存在与显现方式都很不容易把握。在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中,范勃的艺术天分和造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本画册中收入了他近几年来的重要作品,通过作品,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开掘写实油画的精神与品格的幽暗隧道中的探索和收获。
 
   
 作者简介 
  范勃,天津人。198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2年考入广州美院油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0年入读首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研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作品曾获“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作品曾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当代中国油画展”日本,“现代美术展”日本。部分作品发表在《美术研究》、《中国油画》、《美苑》等刊物上发表,多幅作品为国内外美术馆和私人机构收藏。 
   
 前言 
 写实油画中的异质性:开掘在精神与品格的幽暗隧道
李公明
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来函约稿,说要作“中国油画的精神与品格”的专题讨论。说实在,这类某某领域中的“精神与品格”问题似乎早已成了空泛的命题,不太符合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但是这个命题使我马上想到这几天总在思考的范勃油画作品的评述问题,从范勃作品个案中看中国当代油画的精神与品格,我认为在学术上是可以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和研究价值的。

“精神与品格”无疑是艺术的多元价值之中最根本所在,但无论对于创作者或是欣赏者,它们的存在与显现方式都很不容易把握。虽然在中国传统文论、诗学中曾充满了意象幽深的品评文字,在“五四”以后弥漫中土的西方思潮中也不乏条分缕析的文艺思辨的言说,但对于当下国人而言,艺术中的精神与品格问题仍被粗暴地与艺术创作的题材及其与某种意识旋律的关系等集体意识捆绑在一起,精神与品格的复杂性、微妙性和异质性难以得到细心的研究和言说。在这种文化语境中,范勃作品以写实油画中的异质性揭示了一条充溢着个人意识的幽暗路径,因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在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中,范勃的艺术天分和造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比较早期的作品如《坐着的女裸》、《夏至• 房子里的朋友》、《黑色星期五》、《冻土带》等已经展示出他的巨大才华和潜质。但他并没有满足于在群体潮流中崭露头角或在
公众趣味中获得好评,写实油画在他看来不应该是一场呕心沥血的逼真竞赛,他有一种更为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本画册中收录了他近几年来的重要作品,使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他在开掘写实油画的精神与品格的幽暗隧道中的探索和收获。《不尽的黄昏》(2004年)在恢宏的群体画面中透发出强烈的疏离意识,是对过去人们所熟习的宏大叙事美学的颠覆;“男•女”系列(2004年)把性别意识的内在冲突潜藏在和谐的表面逻辑之中,性别的社会学隐喻、甚至是色情的暗示都埋伏在冷漠
的形体之中。如果说范勃的写实油画中具有表现的趣味的话,他的表现却是隐而不彰的,他把“表现”设置在一种幽深曲折的精神深度空间中,他的“表现”层面上布满了复杂和幽微的沟壑。“花开花落”系列(2005年,其他的《知秋》、《临风》、《和风》、《细雨》、《摇动的树》等也不妨看作是同一系列)把人与树并置一起,本来这是一种堪称古老的人、树之喻:叹落叶之雕零、咏心中之凄迷,这很容易导向古典诗意美学的窠臼。但是范勃以对人物精神状态的准确把握和背景的荒谬感书写使存在的荒诞性凸显出来,花开花落之下是人的若无其事—— 若无其事是一种真正的、彻底的疏离感,成为反传统美学的最隐秘、最苛刻的要求。范勃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洞察力和自制力,他很小心地捕捉着幽暗隧道中的任何一缕气息、灵魂中的任何一线反光。在对他作品的评论中,我注意到一种力图与时代氛围建构起联系的认真努力,例如有评论家这样写道:“范勃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年轻一代营建了一个个虚拟的空间——弥漫着斑斓烟雾的画面背景,颓废、不可名状的人物造型,带有某种暗示意味的动态设计……用一个现实中无法找到的场景,来烘托、表现、反映当今都市青年那种压抑、焦灼、孤独、迷茫、疑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活动。”我认为这种评论固然有其道理,但是范勃作品中潜藏的异质性从其深度上说超越了这类比较直观的表征式言说,它是什么——或它不是什么,都难以用意义的筛子固定下来。
范勃作品中的异质性是一种在精神与品格的幽暗隧道中缓缓地蒸发的气味,目前它还是处于缓慢地积聚和缓慢地扩散的过程。写实绘画中的异质性不是可以简单地从变换手法技巧或图式语言就可以获得,它需要的是对于绘画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深刻的洞察,而且更需要有一种对于精神的深度空间的小心翼翼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果敢地抵御才气、意义、效果等诱惑因素,才有可能在貌似同质的潮流中显示出独特的精神与品格。虽然范勃目前的作品尚未彻底地把他的异质性确立为一种坚固的个人风格,但是已经充分显示出巨大的精神开掘力量和对于品格的敏感而坚定的信念。
2007年1月4日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系主任,著名艺术评论家)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大家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 
国画大家07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六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五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三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 
今日美术第五期
今日美术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7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三期
国家画廊 
2007年第一期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