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商城 > 今日图书 > 中国近代美术画册
 中国美术 外国美术 书法篆刻 当代艺术 设计 雕塑·建筑 影像 工艺美术 外版书 工具书 艺术杂志类 艺术理论及其他
 书名:今日艺术家•杨少斌/书号:7-5410-2992-0/J•2156 /精装价:0.0000RMB/原价:50RMB/ 出版日期:2006-7/ 装帧:精装/ 页数:24/ 开本:8/ 著作方式: / 作者:杨少斌/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订购
 图书简介 
  杨少斌是中国当代绘画与自身语言资源、社会趣味和艺术潮流的一个有意义的个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中,杨少斌最早是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一部分出现的。不少他的画作充满了暴力,但是他的暴力并没有像很多年轻的观念艺术家那样局限在暴力本身,相反,在无数次对于扭打的抽象化描绘中,通过单纯的绘画语言,暴力回归到本质,它们是身体对身体的攻击。本书精选了他的著名代表画作,展现了他的不同的艺术创作时期的思想及领悟,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杨少斌,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1983年毕业于轻工业学校美术系。现居北京。主要展览:1991年当代艺术展;1992年首届中国职业艺术家展,1995年“5+5:来自俄国和中国的声音”,北京来的五个艺术家,中国当代油画:从现实主义到现实主义;1997年8+8-1,现在中国,1998年个人笔触,中国大浏览,中国制造;1999年上河收藏展,开启信道,中国当代艺术,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中国当代艺术展。 
   
 前言 
 关于杨少斌的画
皮力
杨少斌是中国当代绘画与自身语言资源、社会趣味和艺术潮流的一个有意义的个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中,杨少斌最早是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一部分出现的。但是1991年才来到北京的他显然是作为玩世现实主义的第二梯队被承认的。

玩世现实主义的风格最早由著名的策划人和批评家栗宪庭提出。就像艺术家本人很多年以后在很多场合坦率承认的那样,他在1991年到1996年左右的早期风格是延续着玩世现实主义风格的语言逻辑“制造”出来的。在以1993年创作的著名的《警察》为代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诸如傻笑、制服、碧水蓝天这些标准的玩世现实主义风格的符号。也许人们认为杨少斌最近对自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些自我反思是试图刻意地将自己和玩世现实主义划清界限,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在的语言的断裂和冲突,而在这些冲突和断裂的地方,很多因素又在他最近的创作中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是艺术家1993年以警察和军人为主题的作品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作品。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艺术家在竭力创造一种标准的玩世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但是另一方面他似乎又在潜意识和无意识压抑着某些喜好,比如暴力的场面,带有微妙变化的稍显传统的绘画语言。对于我们来说,这件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它和玩世现实主义之间的关系,而在于细微处这些有意思的断裂。因为正是这些断裂造就了后来杨少斌的创作。

从题材上看,1997年以后,杨少斌开始明确地表现一些暴力的意象。促使折中暴力意象出现的首先是在语言上。1997年创作的《口红口红》也是一件值得分析的作品。这件作品还保留了制服、嬉皮笑脸等一些元素,甚至还不乏一些色情的意味,但是作品的语言已经开始变得明确了。虽然不再有那些带有浪漫色彩的风景作为背景,但是在一些主体部分已经开始出现了成熟的所谓“流淌的风格”。流淌风格的出现充分利用了调色油直接被涂在画布上的随机效果。从某个角度看,这种风格的出现还是基于后印象派语言中的“直接画法”。

虽然杨少斌对于暴力的开掘有着自身的逻辑,但是他在大的潮流上又和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当代艺术出现的暴力化倾向有着一定内在一致性。不同的是杨少斌的暴力并没有像很多年轻的观念艺术家那样局限在暴力本身,相反,在无数次对于扭打的抽象化描绘中,通过单纯的绘画语言,暴力回归到本质:它们是身体对身体的攻击。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特别是画家中,似乎很少有人会像杨少斌一样直白地否定和怀疑以前的作品。对于杨少斌来说,当暴力的图像被表现为绘画时,那种童年迷恋的原始暴力似乎会越来越远离文化上的隐喻和意义,而成为一种单薄的图像。处于这种焦虑,他开始对复制流淌风格的美丽暴力感到厌倦。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年龄的增长,他似乎对暴力的不同呈现形式开始发生兴趣。在他的眼中,政治、传媒以及人际交往都是暴力的流露和体现。2000年完成的雕塑《肉身》就是这种思路的代表。他用无数的小图片贴满了残缺不全的人体,似乎想以此来暗示媒体的暴力。或者像2003年的《风景》一样,直接使用照片才呈现暴力本身。经过短暂的尝试,他发现一个新的领域:对于新闻图片的“客观图像”进行绘画性的表现。这些新闻图片是政治性的,也是暴力的式,同时,对于艺术家来说,对它们的描绘是对绘画性的拯救。因此,这些新的作品便在观念和语言上具有了多重意义。

杨少斌无疑是当代中国艺术家中重要的一员。通过仔细地分析他创作的各个阶段,我们发现他的艺术从创造那一天起就是处在艺术潮流变革的中心。其艺术的动力不在于他积极介入潮流,相反,它们存在与艺术家内心世界与知识准备和艺术潮流与体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中,作为一个诚实和成熟的艺术家,他的策略是不断发现这些断裂,沿着自身的逻辑改造和演进自己的资源——即使他们有时和潮流是冲突的。也正是因此,纵观杨少斌的创作,我们发现了一条少有明确的线索,在这个线索中他从观念回复到绘画性本身,又从绘画性本身发现自己的观念,并不断丰富它们。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大家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 
国画大家07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六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五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三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 
今日美术第五期
今日美术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7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三期
国家画廊 
2007年第一期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