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收藏界最关注的中国画家——梦初:六朝法雨/书号:ISBN 7-5434-5671-0/J.547 /精装价:98RMB/原价:58RMB/ 出版日期:2006-1 / 装帧:平装/ 页数:56/ 开本:8/ 著作方式:梦初著/ 作者:梦初/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订购 |
| 图书简介 | |
| 本书是当代收藏家所推荐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画作珍品的书籍。许多画作均为首次面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丰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具有较大价值。 | |
| | |
| 作者简介 | |
| 齐明武,字梦初,号佛陇散人、钵泉居士,浙江天台人。国清寺艺术总监、研究员;德国S•I•H国家园林总规划设计师。曾为台艺术院总执事;台州市篆刻委主任;中国茶禅、美学、书协、工艺、诗词诸协会员。著有:《智者大师传赞》、《历代名家与天台山》书画卷、《天台山文献》、《梦初艺术》等。二十年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茶博、新加坡博物馆、美国哈默画廊、埃及开罗国际会议中心、维也纳国际音乐沙龙、韩国大学、日本佛教大学、睿山国宝馆等数十家名山馆阁、艺术机构收藏陈列。常书鸿、沙孟海分别题赞:“艺贵独创,尤重人品”、“格高迹雅”。 | |
| | |
| 前言 | |
| 关注精神 北鱼 梦初是一位虔诚的在家居士,少耽佛学,精工雕塑、鉴赏,善诗书金石,绘画尤见慧根。近十年来醉心于水墨•禅•营造法式研究且时有所得,为东瀛、欧邦人士所仰慕! 我见他的画并不多,从他的绘画作品看不出其具体遵从某家某法,但是他的绘画很有感觉。所谓感觉,是指笔墨见心性,形式见精神。 画家作画,往往 “寻声逐色”,被眼所瞒, 见形式,不见精神。若要“明心见性”,需要另具眼目,需要改变关注的方向。青原惟信禅师在谈到自己的参禅经过时曾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善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是见山 是山,见水 是水。”若用绘画作比喻,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 见到了画面里人人可以看到的山山、水水。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指见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非山之貌、非水之形的东西。当年康定斯基就是在自己一张倒置的绘画中惊喜地看到了这个东西。他正是在“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头脑已经无法按照象形的方向思考时, 偶然发现了形象之外的艺术精神。以后依然是“见山是山,见水 是水”,是说以后见到山水时,再不会见形体而不见精神。 作为画家,有见到了艺术精神,并自觉予以追求,可能对形式的运用进退自如。以追求形式为目的的画家,心性被眼睛所遮瞒, 能看到样式的同,因此,要么模仿古人,要么模仿洋人,很难把握住自己。 梦初的绘画注重传统,于六朝隋唐多有会心处,格调高、气息静穆而韵致清新(沙孟老评语);他不拘于某家某法,汲古出新,不离开传统的审美基础。他不是简单去摘些异样的枝叶,而是力求培植传统之根,催发民族之花。当然,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借鉴,但是,不论借鉴西方,还是借鉴民间,都不应该 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者东拼西凑,而是要经过自己咀嚼、消化、吸收。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别人的皮毛怎么可能长到自己的躯体上呢?庄子云:“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百余年来,无数画家求学西方,“匍匐而归”者如云,站立而行者有几人焉?所谓“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众多画家因为贪心别人的皮毛而迷失了自己的灵魂。 我希望梦初能沿着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这条路可能比简单地模仿古人或洋人更加困苦艰辛,但是结果肯定是不同的。同样的继承传统,同样的借鉴,关注形式往往迷失自己,关注精神的能不失灵魂。 天台梦 | |
| | |
| 目录 | |
| 关注精神/北鱼 天台梦/梅墨生 佛像印
观自在 齐鲁行旅 巴山深处 灵山行•唐诗之路 灵山行•智者说法台 灵山行•通玄封顶 灵山行•石梁飞瀑 灵山行•灵山问泉 心外无法 莲峰雪意 梵海潮音 真心常住 赤城霞起 湖上悠悠 虎溪闲月 皇柏古道行 华山下棋亭 灵山听梵 南国雪域 放下便是 月光如水 罗汉松下 佛树婆娑 秦岭雪霁 山深太古 幽谷禅心 观山听泉 断桥接雪 西小天池 昔日灵山 般若台下 佛窟图记之一 佛窟图记之二 灵山行旅之一 灵山行旅之二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摩诘诗意 湖心亭 天台山隐逸图记 闲扫白雪 无声不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