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商城 > 今日图书 > 中国近代美术画册
 中国美术 外国美术 书法篆刻 当代艺术 设计 雕塑·建筑 影像 工艺美术 外版书 工具书 艺术杂志类 艺术理论及其他
 书名:马洪彦/书号:ISBN 978-7-5410-3401-5 /精装价:0.0000RMB/原价:98RMB/ 出版日期:2007-9/ 装帧:平装/ 页数:94/ 开本:16/ 著作方式:/ 作者:马洪彦/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美术出版社/订购
 前言 
 关怀•存在
马洪彦
一九九四年十月二日晚
“定是夜深了,
空气在树叶轻轻的抖动声中显得很凉?
能听到任何细微声响,
远得、近的,
偶尔远处的一声笛鸣......
这一切,在不经意间,
慢慢将你盘缠萦绕,
在你意识到的瞬间,就要抓住的一刹那,
它们会变的那么急匆匆,
哑然消失;
画室也没有了墙壁,
象是在空无一人漆黑的旷野中燃着一盏灯工作,
有些恐惧,
也有点冷。
绘画在某种程度确是思维的一种传达方式,
当我们全神贯注又心不在焉地给看的见,也摸不着,
稀奇古怪的情感和生命的目的赋予意义或是托词时,
不可边免的陷于“ 有些恐惧,也有点冷”之中。
在关注复杂内心世界的同时,
又要面对有限的画面,
往往,
在完成一幅作品时不能结束其思维。
在狂泄中开始,
在平静与否中渡来渡去,
最后流下一片悄然弥漫。
艺术创作是在游离与审视的状态中,
一种宁静的张力?
沉重的飘逸或是飘逸的沉重,
表达人之心灵深处抽象与具象所交织的沉寂空朦,
是一种自然与不自然的、
畅快与否的流溢;
揭示人与外部世界从真实……戏剧,到戏剧……真实,
这样一个具超现实意味的主体。
不言而喻,人不时在走一个不断矛盾,相悖之路,
做着失败的游戏,在大明晰中惶恐不安,乃至对现实产生虚幻。
紊乱、含糊与静籁晰明?
内敛与扩张,对与错,
这些在当代人文的心灵深处到底悟解到了什么?
是心之漂泊感还是深深的沐浴,
他们象春天里的一只鸟,
在飞翔着,
时而遥望、环顾熟知的草、叶、云和空气。
在有不可言喻之美妙欣然的同时,
“痛”也压在它的心头,
它恐惧陌路者带给的伤击。
对“痛”却期待着。
我们,
很需要静静的深夜里一丝凉凉气息粘合着。
远处的一声笛鸣。
同样,
艺术作品的灵魂、诗意、想象力,
在超越了所谓的文化精神、批判意识,
才是,
本真、生命、有质感的,
是不能不面对的存在。
这里的审视与远离都是一种假象并非无奈,
是,
生机勃勃之暗涌及“用清水来表现清水”的工作状态。

实验一:“实际行为"与"心理完成”构成完整状态。
实验二:“偏差感”与“心理透视”(相对于视觉透视) 在画中的准确表达。
关注:
一:沉静背后的极度、婆婆。
二:多彩的表象背后游离着用“水”来表现水的工作状 态
三:不被"美"所掩盖的“状态”与“现象”的传达。
我很喜欢“与信仰生活在一起”这句话。
艺术意在传递现实与愿望的信息,探知精神世界的意义,在自然的气息中感悟一种升华,表现健康理念的图像比现实有 时更重要。因为作品的存在感把我们直接带向一个精神的、 直观的、有意思的、令人惊讶的充满智慧的世界,尽管有时 它在不断追问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作品的命题只是一种喃喃自语,切入作品的姿态是平和、毫 不经意的,从而尽可能阻断观者的文学性和叙事性思维,从画一一艺术的角度与之交流。
艺术形式所做的一切努力某种意义上是由内至外的试图,这 一行为具有令人惊诧的感动,也有不可逾越的细微的悲哀, 是人的悲哀。认清这一点,才可能有勇气面对纯粹,面对我 们不能回避的问题,让沦为环境难民的人类别再深深陷入精 神难民的双重甚至多重侵蚀之中?使愿望变成美丽的现实。
当我们面对人之生命活力的本源;面对自身有限性的认知; 面对自然、社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面对在人 的生命流程里所创造的纵横交错之烁丽景观,没有理由不为 人类的智慧而感动,因为这一景观所呈现的是高高平台上无 数个心灵的展望和关怀,尽管它有时是具有一定失望特征的 图像,但内心所涌动的激动更重要。
明亮而浮浅的风景因目光而变得有灵魂,有空间纬度,也有忧郁,在非目的的行为上问题是没有答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行为。
无法回避的现实总是在我们对它充满敬意时让我们难堪,只有远远的端研那一条线,一块斑驳;或是飘过来的一句粗话 或笑,或是逃向郊外风光处寻找充满沐浴感的身心。
在形式上的一次次反判中或是表现的变化背后是动态的现实所产生的观念溢出,价值与意义的取向不再重要,知识准备 和文化准备等待着“灵感”的超越,所关怀的是终极、原始、根本。努力摒弃的杂质恰恰启示了开端,在一切夷为平地之后才有豁然;焦虑也是必然的,拿什么来填充这平地, 是愿望还是欲望,总不能滞留在虚空生万象之中;以断续的寓言方式捕捉现实世界加剧了人们的孤独,问题与忧患在面对着智商低下的人之笑时哑口无言,因为那笑似乎更宽阔,更博大,也太故意,太策略。
“时间会将你在不知不觉变成一个笨拙老人,”你无所 依傍的精神实验尽管是一种品格,但愉悦是何等的短暂,满意是多么零星,脆弱就像一口大锅,在你无力撑起时就会将你盖住,城市风景像两个空淡的人,在对云的仰望中知晓了水与气的转化产生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意义和位置。
在艺术作品和世俗生活中,在主体形象的其它位置,都有次形象的游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暗示,其根本意义是在排除 这些暗示之后的景观中是否还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让心灵有所 归属,在表现源泉的奔涌流淌中有个拐点做短暂的喘息,在 甩掉庸俗现实的同时又不陷入幻想的胡说中。许多人错把浮 躁困惑当做孤独来描述,感到累和压抑,并把人类社会的某 种野蛮与残酷联系在一起,由自己制造的疲于应付托给了思 想,变为值得怀疑的尖锐传达,这是危险的思维方式,并有 些道貌岸然,尤其在无辜者面前?有时象平面绘画的深度错觉。
艺术作品的深深的存在感使得其它一切都无须或不重要。
作品的"存在感"特征之一是涌动流淌的博与爱的关怀?是 虚怀的零距离解析,深入探寻其理论意义同实践意义一样不 可忽视。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种态度、理解,是通过"游戏"的 相对自由规则,从具体的扬弃把握一个多元的个性自由和新 的存在图景,是游戏状态下的严肃工作。
对于“型”的把握于其点滴的寻找,不如先打碎它更彻底。
当你由于没有认识而拒绝存在时便没有了智慧,轻狂浮浅, 因为存在不会因你没认识到而不存在,它在你认识到之前, 也在你认识到之后,如何使艺术行为和作品不在阳光的直射 下为“虚伪现实”所感动,认识并理解“艺术”是最重要的,尤其是世俗生命的全部过程所带来的由内至外的体验,而不是直接的观念表现。体验、认识和不逃避态度才可能使艺术行为和作品成为艺术的真实与灿烂。
有时觉得熟知无奇的东西某一刻会很突然,我珍惜这种感受,它能使我觉悟,在清理和传达中,常常让我在现实与精 神现实的诧异中忽略意义的价值和价值的意义,只是将能触摸到的散落之灵魂拌去尘埃。
不要将关怀心灵作品的意义滑落至对心事的猜测感上。
艺术家们要警惕自己同时也要警惕别人以健康现实主义为由,泯来触及关怀人类灵魂的作品,在浮浅中消亡自己。
对于诗的理解告诉我,尽管我们面临诸多问题,但我们确实 生活在诗意里;这是一首精致的、出人意料的、充满灵魂关| 怀的长诗。我的每件作品是我神情专注的托着我的灵魂工作 的结果,也以同样的态度来进行文化转移一一展出,与朋友交流。
(注:对于诗的理解就我而言像是人们对于“哲学”、“学术”等词汇的敬意不是来自于它们自身的概念注释,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纯粹”的代词。)
 
   
 目录 
 

存在•关怀
马洪彦

图式的精神维度——评马洪彦的油画
文 陈明

我们从这里出发 然后回到原点
——马红彦艺术分析
文 孙欣

作品
艺术简历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大家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 
国画大家07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六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五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三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 
今日美术第五期
今日美术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7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三期
国家画廊 
2007年第一期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