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商城 > 今日图书 > 中国近代美术画册
 中国美术 外国美术 书法篆刻 当代艺术 设计 雕塑·建筑 影像 工艺美术 外版书 工具书 艺术杂志类 艺术理论及其他
 书名:王树忠 水浒人物画集/书号:ISBN 7-102-03768-6 /精装价:0.0000RMB/原价:390RMB/ 出版日期:2006-9 / 装帧:平装/精装/ 页数:232/ 开本:8/ 著作方式:/ 作者:王树忠/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订购
 图书简介 
 春秋战国、秦楚汉争、《三国志》、隋唐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作为历史文化的构成、存在和传奇,是我永远无休止追逐和痴迷,舍身力表的精华绚丽之梦。借用笔墨重塑历史人和事,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性情。用自己的形式语言全力以赴来彻底而纯粹真实地再现那地道中国味道的艺术经典原素组合。只有进入我的世界、我的状态,我才真的激动,真的忘情,真的存在,真的能静下来和整个过程溶为一体。 
   
 前言 
 程大利/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画画的人看中国画,首先感受到的是笔墨,有时甚至是笔墨之外的气息,然后才注意到题材,这大概是画家与理论家的区别。山水、花鸟、人物就笔墨本质讲是一样的,都是借形以“写心”,以“畅神”,中国绘画的书写性正好具有这种特长。书写趣味已成为宋元以来文人画家的追求目标,这种趣味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以书入画,体现毛笔中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行笔的疾徐畅涩及诸种变化直接表达画家的情感。一笔过后再描上许多笔或者把纸揉皱,涂来抹去这种抒“写”就大大地打了折扣,谈何“畅神”呢? 树忠的可贵,在于理解了传统艺术中的这个“写”字,他知道充分利用毛笔的性能表达情感,一开始就上了正途,树忠作画有激情,行笔有些“落笔惊风雨”的味道,造型简约而生动,线是活泼的,或流畅或凝重,或顿或断,或虚或实,或淡或浓,趣味实足,时见妙处。良好的艺术感觉和长时间的笔墨实践加在一起成就了树忠的作品,在今天年轻一代的人物画家中能驾驭笔墨的人并不很多,达到树忠这一步似乎更难。搞实验水墨的画家有一批人老来会后悔。树忠选择的题材多是古典人物,或《水浒》,或《三国》,或钟馗,或山鬼,这些便于夸张的题材被树忠赋予幽默趣味后又生动了起来,与中国写意画的笔墨高度融洽,形质合一。画中国画要聪明,但不能太聪明,要多想但不能想太多,想太多的被“理”缚住了手脚,一辈子动弹不得。画工要讲技巧,但不能专讲技巧,或者换个说法叫太讲技巧,这个东西强调过了头就没有情感了,为“法”所缚的作品常常是死的。这有些像我们看西方古典主义后期的油画,一点毛病也没有,就是看了想睡觉。中国画的精髓是“传神”,树忠的画就重传神,他画的人或马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形是手段,神才是目的,画家的目的就是要栩栩如生。树忠的画已见画中三昧,即有笔墨、有形式、有神采,做到了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做到这一点的画家是不多的。但谢赫所谓“六法”,仍是法的境界,由法而道,直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忠前程似锦。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在“趣”上更进一程,尚须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对作品作精神层面的提炼。苏东坡说:“诗以奇趣为宗。”汤显祖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袁宏道更直言“世人所难得者唯趣也”。趣不仅得之于感觉,更重要的是得之于学问和修养的积累。中国画的文化含量或精神含量区别着画家的文野高下。树忠正当年轻有为,且勤奋不辍,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美好的地方,这对他成大器是绝好条件,我期待树忠的辉煌。在中国绘画面临着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希望树忠这样的年轻人再多一些。
 
   
 目录 
 

锥股自励

王树忠写意人物画随言  

有感而发

读王树忠的水浒人物

笔墨无形

谈王树忠的水浒人物画

叩门下的狂躁与放逸

评王树忠大写意人物画

作品

王树忠水浒人物常用印

后记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大家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 
国画大家07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六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五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三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 
今日美术第五期
今日美术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7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三期
国家画廊 
2007年第一期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