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商城 > 今日图书 > 中国近代美术画册
 中国美术 外国美术 书法篆刻 当代艺术 设计 雕塑·建筑 影像 工艺美术 外版书 工具书 艺术杂志类 艺术理论及其他
 书名:艺术的探索 回归 再探索 文楼/书号:ISBN 7-5434-5100-7/J.427 /精装价:0.0000RMB/原价:450RMB/ 出版日期:2005-11 / 装帧:平装/精装/ 页数:300/ 开本:12/ 著作方式:/ 作者:文楼/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订购
 图书简介 
 文楼将自己的艺术轨迹概述为「艺术的探索、回归、再探索」。在西方与东方两大艺术体系之间,不断地探索、回归与再探索,这恐怕是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普遍的命运。文楼先生以艺术家的理性和责任及其过人的勤奋,在20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现代演进中,奏响了自己的双重奏。 
   
 前言 
 向外探索与向内回归的双重奏
潘公凯

文楼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朋友了。20世纪70年代初,早在改革开放之前他就携家人来大陆游访。当时,文先生的艺术创作正处在从西方现代艺术向中国古典文化回归时期,他撷取古代钟鼎、建筑、碑碣上的图腾、纹型、文字和各种图像,作为自己雕塑创作的主题。像香港艺术馆收藏的那件质地为铝和黄铜的《阴阳》,虽然不是很大,观念上却有思接千古、吞吐八荒之意。   
1997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以文楼先生命名的金属工作室,旨在将抽象雕塑范畴中的现代材料语言体系逐步引进教学,这对於中央美院既有完整的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1997年也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关头,中央美术学院文楼工作室的成立,遂成为香港回归这一历史大事件中的一个小小事件,昭显了文楼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的历史意识。
 中国社会走向涌向现代之路的大变革,是由内外各种因素互动作用的合力推动的,西方殖民主义东渐的过程与清王朝内部衰败的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形成了一个交汇点。鸦片战争以后,英国的炮舰强迫中国接受西方的贸易制度和国际法观念,并用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强制中国开放市场,经中国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香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而被英国强行割占。由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从百年美术的发展来看,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不是按简单化的“挑战(冲击)回应”模式或“传统——现代”模式运动的,而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复杂的网络运动。它的发展进程体现为一种极不稳定的、波折式的运动。
综观20世纪中国美术的各种取向,中西融合是一个大趋势。像滑田友、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等老一辈雕塑艺术家,悉心借鉴和吸收西方雕塑的优长,他们当中许多人都留过学,接受了西方点苏的系统训练;但他们又坚持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精神,在实践中体认这一与西方写实雕塑体系迥异的另一个价值体系。滑田友先生曾将这种与西方传统风格不同的中国传统风格,概述为大的线、面气势贯穿自由组合,通体贯气,所以有气韵、有生动。像霍去病墓前石刻,他的雕塑,是以原石和原形为体,保持这一定的自然形态,注重与天地自然的呼应关系,所以稍加雕琢,便神气活现、巍然磅礴。
西方的体是以生理、物理为基础的空间之体,有量、有质、有形、并强调由此而产生的张力。中国雕塑的体是形而上的,强调的是心理、意识、情理,它是精神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心性之体。它的出现为了证实其自身的本然存在,而不是通过对生理的刻画来表达形体的量和力。
文楼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把自己融合中西的艺术探索明确的定位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上。他的雕塑形态和语言方式是现时代的、经过西方现代艺术洗礼的、与当代都市的文化空间相互呼应的,但他的创作意念却是向中国传统艺术中寻求意象及意境。创作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莲的构想》,以金属材料和焊接手法追求诗意饿想像,以现代精神演绎传统的人文理想。随后蜚声画坛“竹的系列”多采用不锈钢或黄铜,体量或大或小,以充沛感染力量融合了西方雕塑的空间之体与中国雕塑的精神之体。他的竹叶组合或许参考过竹谱,关键是他每件作品的取势,皆有欲与外部联系的表情或动态趋势,有着与他人交流、与他物连成一气的“场”。这正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魅力所在。
文楼将自己的艺术轨迹概述为「艺术的探索、回归、再探索」。在西方与东方两大艺术体系之间,不断地探索、回归与再探索,这恐怕是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普遍的命运。文楼先生以艺术家的理性和责任及其过人的勤奋,在20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现代演进中,奏响了自己的双重奏。
 
   
 目录 
 

环境艺术

再探索

探索

回归

文楼传略年表

 
   

东方艺术·经典 
东方艺术·书法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6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5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书法04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财经 
东方艺术·大家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7年第一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六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五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四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三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二期
东方艺术 大家06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 
国画大家07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7年第一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六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五期
国画大家06年第四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三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二期
国画大家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 
今日美术第五期
今日美术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7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6年第一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四期
今日美术2005年第三期
国家画廊 
2007年第一期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