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名:世界名画家全集——维亚尔/书号:ISBN 7-5434-6358-X /精装价:0.0000RMB/原价:58RMB/ 出版日期:2006-10 / 装帧:平装/ 页数:216/ 开本:16开/ 著作方式:主编/ 作者:何政广/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订购 |
| 图书简介 | |
| 维亚尔是法国那比派代表画家。那比派描绘现实的方法,不依循中心透视法则,而是着重追求纯粹主观与装饰性的观念所对应出的形式。维亚尔摒弃画面视野的深度感与物象的体积感,人与物融合在由单纯平涂的色彩所造成的形与面的铺排中。 维亚尔作为那比派的代表,其作品反映了生活的美,画面中对光线的游移描绘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 ,刻画出平静、平凡的爱情生活的曼妙光景。因此,维亚尔也被称为亲和主义画家。 | |
| | |
| 作者简介 | |
| 何政广,1939年,生于台湾新竹县芎林乡五龙村;1958年,台北师范艺术科毕业;1964年,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小学美术课本编辑委员;1971~1975年,《雄狮美术》月刊主编;1975年6月,创办《艺术家》杂志,担任发行人;1976年12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亚洲美术教育会议、日本亚洲现代美展评审委员;1977年5月,访问美国,同时考察美国的艺术文化及欧洲美术馆的美术出版事业;1982年起,台湾儿童读物编辑小组总编辑;1986年,《儿童的》杂志总编辑;1988年起,东方书局儿童部编辑;1988年,台湾省立美术馆开馆展规划委员;1989年,台湾省立美术馆典藏委员;1992年起,美术咨议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3年,高雄市立美术馆筹备规划典藏委员;1995年起,台北市立美术馆咨询委员;1996年起,台湾省立美术馆咨询委员;1997年,台湾省立美术馆馆长、甄选委员;1998年,高雄市立美术馆创作论坛评审委员;2000年,台北市公共艺术审议委员,台中县第一届视觉艺术咨询委员;2001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荐选顾问团。 | |
| | |
| 前言 | |
| 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1868~1940)是法国那比派(先知派)代表画家。他在巴黎美术学院学画时,认识了勃纳尔、塞律西埃和瓦洛东,加上后来交往的德尼、鲁塞尔,组成“那比派”。维亚尔的巨幅装饰嵌版画《公园》,是典型的那比派代表作品。他的装饰性画风曾受日本浮世绘影像,这一风格的两套石版画,在1899年于最后一次举行的那比派展览中展出,很受瞩目。 维亚尔在1900年时画风转为保守,1914年以后很少公开发表作品,过着有如隐退般的生活。但是从1910到1930年代,他在美术创作上的革命性尝试、艺术与装饰的结合,逐渐发生了影响力,而兴起流行的风格。在他去世的两年前,1938年巴黎的装饰美术馆举行他作品(1890~1910)的大规模回顾展,使他的艺术创作得到高度的评价,获得年轻一代的共鸣。 维亚尔1868年11月11日出生于法国索恩-卢瓦尔省的居索(Cuiseaux)。1877年移至巴黎,15岁丧父,靠母亲抚育。维亚尔的母亲出身织绣设计家庭,在灯光下织绣彩色绢布的女工们工作的光景,让维亚尔感受深刻,因此他画下许多以织绣女人为主题的油画。1886年他进入朱利安学院学习,与勃纳尔相识,第二年在塞律西埃与德尼的劝说下加入那比派集团,并在巴黎美术学院的杰罗姆画室作画。但后来他反对学院派艺术,发表造型单纯化与装饰性色面结合的作品,画面中对光线的游移描绘非常突出,技法出神入化,取材喜好身边妇女的家庭生活,描绘平静、平凡的爱情生活光景,被称为亲和主义(intimisme)的代表画家。日内瓦联合国大厦陈列由他的巨幅装饰画,巴黎夏乐宫、香榭丽舍剧院也收藏有他的代表性作品。 维亚尔写过很多谈画的文章。他说:“艺术应该是精神的创造物,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艺术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这种重新安排自然界,要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 | |
| | |
| 目录 | |
| 那比派代表画家—— 维亚尔的生涯与艺术 2 活跃于19世纪最后十年的那比团体 2 从那比派走到生活美见证的维亚尔 12 维亚尔、母亲和家庭 18 维亚尔的那比画家朋友 20 维亚尔那比之初的人物画 29 最初与戏剧有关的工作 52 纳坦松家族与米夏 64 装饰壁屏 78 贝恩汉画廊与露西•赫塞尔 110 室内画家所画的室内景、人物与裸体 124 风景与静物 151 上流社会人像及其他人物 160 版画与其他纸上作品 182 维亚尔的自画像 191 重新肯定维亚尔的艺术地位 193 维亚尔年谱 198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