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珍,1963年生于北京 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 现在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 相关展览 1997 ART/OMI Foundation new york,U.S.A.1998 Visiting Arts South East Asian artists' residency programme (visiting arts,London),UK. 1999 Scholarship Kuenstlerhaus Schloss Balmora l Bad Ems, Germany2000 联合国教科文青年艺术家奖金UNESCO/ASCHBERG bursary laureate2000 2000. 当代中国艺术奖金个人艺术活动及展览1995 《尹秀珍艺术展》装置、多媒介 (北京当代美术馆)1996 《尹秀珍装置艺术展,“废都” 》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1997 《尹秀珍户外艺术,“晾衣服” 》 (北京华严里双连亭)1997 《尹秀珍装置艺术展,“餐桌” 》 (柏林艺术废墟)1998 《尹秀珍装置艺术展,“脑” 》 (曼彻斯特)2000 《尹秀珍装置艺术展,“建筑材料”》(墨尔本200 GERTRUDE STREET Artists’Spaces)200 Gertrude Street’s UNESCO/ASCHBERG Bursary Laureate resident in 20002001 《尹秀珍的“旅行箱”及其它》 (柏林亚洲艺术画廊) 2001 《衣服飞机-西门子制造》西门子艺术项目“他们在这做什么?”(北京西门子公司)集体艺术活动及展览 1994 《94'户外实验艺术活动》 (北京近郊及河北万庄) 1994 《一二。一二女艺术家实验艺术展》 (北京私人空间)1995 《中美艺术家“水源的保卫者”实验艺术活动》 (中国成都)1995 《“位移”四人艺术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1995 《 张开嘴、闭上跟---北京、柏林艺术交流展》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1995 《1995装置·雕塑(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活动)》1996 《中国前卫艺术资料展》 (日本东京Q Callery)1996 《中外艺术家“水源的保卫者”实验艺术活动》 (中国西藏拉萨)1996.12 《’96 水原国际交感艺术祭》(韩国水原)1997.1 《“华城,北京城”中、韩当代艺术交流活动》 (北京)1997.3 《不宜流行展》 (东京)1997.5 《另一次长征》 (荷兰)1997.7 《对抗》 (纽约Bronx博物馆)1997.7 《ART/OMI视觉艺术项目》 (纽约ART/OMI 基金会)1997.8 《个体与社会》 (芝加哥Artemisia 画廊)1998 《生存痕迹----中国当代艺术展》 (北京现时艺术工作室)1998 《世纪--女性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当代美术馆)1998 《野生》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1997-99 《运动中的城市》 (奥地利、法国、美国 英国. 泰国, 芬兰 等.)1998 《半边天: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展》 (德国波恩妇女博物馆)1998 《在内之外:中国当代艺术展》[Insaid (out)] (P. S. 1,当代艺术中心 美国)1998 《传统 反思》 (北京德国大使馆)1998 《是我》 (北京太庙)1998 in/from china艺术+建筑 ( 柏林亚洲艺术工厂) 1999 《国际幻灯片艺术展》 (巴西圣保罗)1999 《瞬间:二十世纪末的中国艺术》 (芝加哥smart艺术博物馆)1999 《到此一游》 (德国 Bad Ems)1999 《第三届亚太三年展》 (澳洲昆士兰美术馆)1999 《超市 . 当代艺术展》(上海广场)1999 《精神食粮:中国当代艺术展》 (荷兰阿姆斯特丹) 2000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 (成都现代艺术馆)2000-2003 <<主题.副题>> 亚洲女性艺术展 (新加坡拉萨尔美术馆)《我们的中国朋友》 (ACC画廊 BAUHAUS博物馆 魏玛) 2000 FUORI USO 2000 “桥” pescara Italy2000 《异常与日常》 (上海原弓美术馆)2001 《第一届梁思成建筑双年展》 (中国美术馆)2001 《再造形象和符号》(北京环宇经典艺术中心)2001 《列女传》舞蹈剧场(香港沙田大会堂)《十字路口》(成都现代艺术馆) 2001 《风景》(巴黎)2001 《生活在此时: 中国当代艺术展》(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2001 《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深圳华侨城 何香凝美术馆)2002 《2002 ARCO》(马德里, 西班牙)2002 《第二届福冈三年展》(福冈亚洲美术馆 日本)2002 《2002光州双年展》(光州, 韩国)2002 《“Site + Sight: Translating Cultures”》(新加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