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题是围绕一直关注比较重要的问题,关于现代性的问题而展开。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直想设立参照系,就是中国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关于文明和前现代性的背景,但是她在世界历史上,在步入现代化文化上又特别驻足不前的文明形态。我们想设立参照系就是中国前现代性和现代性之间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张力?张力如何提供各种进入现代性的条件要素,同时也提出为对现代性真正实现现代化提供各种各样的存在,以至于产生我们所说的不饱和的现代性,或者说是不彻底的改革,或者是半现代性,或者是伪现代性等等各种术语中间状态的一个现代性的方式。 现代性在我们不同的刊期里面,可能以不同的载体呈现出来。目前,我们就现代性讨论里面,已经涉及到包括的今天马上要讲到的关于民生问题,包括教育问题,未来还会说到关于医疗问题,还包括很多政治建设问题。 制度问题是伴随着整个中国转制或者是转型,以及转型过程当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各个领域内的实验的展开。正好各个媒体作为公共平台,同时有一个独立研究能力的媒体,能够在周期性的刊期当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展开,而且能够通过未来更深入的出版物能够把这个问题给引进去。 所以,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围绕这个展开。

姜珺先生现场激情演讲
首先看到的界面,简单说这是在卡塞尔,为卡塞尔做了一个桌面。桌面主要有几个我们经常会讨论到的问题。 桌面提供了这么一个框架,用一系列的定义来组成一个“非现实运动”。这个意义都可以沿着不的方向去阅读,也可以得到一种不同的诗意。但是所有的诗意构成比较完整的,比较立体的,比较三维的,对目前中国正在做的事的解释。 其他人物还包括内容和眼睛。这个问题主要是讨论在恰当性。我们经常输入和输出,把一个东西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或者是一个具体环境里面,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到我们制作的内容和它周边的语境之间的感到,这里面出现了某种错位。 今天我们说的主要是围绕前现代性和现代性这一块。 首先,我想从小的案例说起,这个案例是三年前我们参加一个展览,展览叫“大声展”,这个展览做了一个系列的物品。在系列物品当中有一个“马桶”,当时我们参加主题叫做“即将到来的物品”。所以其中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含义,就是我们认为它马上要来了,它马上要出现了。而且我们认为中国土性和未来某种全球性之间的一种结合,产生这么一种东西。

姜珺和他的《城市中国》
那么,我们管它叫“社会融点”,是由社会注意力驱动成传统。在马桶中体现一种不饱和的现代性,主要指是马桶事实上是在生活环境里引进的一种有关卫生的,有关生活习惯的物品。当然输入进来以后,我们发现时过境迁整个语境,或者是整个大的应变环境和它不匹配。在我们的公共空间里面,我们发现马桶所标榜的卫生的形象可能并不可靠,这个时候我们对马桶进行一个改造。具体的改造就是可以蹲在上面大小便,就是大便蹲在上面。那么蹲在上面这个行为,事实上也是从新闻媒体上找到的,曾经有一个女孩为了避免跟公共空间,就是酒吧里面肮脏的马桶进行亲密接触,她就决定用她的高跟鞋蹲在上面,结果最后摔倒了,摔个半残。这个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马桶并不可靠”。输入到中国语境来以后,就成了“中国式改造”。而这种改造跟中国传统的独特行为是一致的,也就是中国人是属于蹲式的这么一个概念。而洋人是属于坐式的概念。如何把洋人坐式马桶放在中国领域里面,还能够起作用,我们把它变成一个可以蹲在上面的马桶。 两年之后,在今年的“大声展”里面,给出了一个观念。正好是这两年我们以设计产品的方式介入大声展,但是这次的商品和刚刚的“马桶”是不一样的。刚刚的“马桶”可以说是输入性的产品,对它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而这个产品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本土的产品,是一辆骑着汽车,虽然这个车是抄雪佛兰的,但是它是一辆中国的国民车进行西洋式的改造。这个概念主要是来自于经常在北京大街上看见有人开特小的车,然后车屁股后面写着一个“别看我现在小,我长大以后要当卡迪拉克”。所以下面有一句广告词叫“长大了,我要当卡迪拉克。” 另外就是中国国民车体积挺小,小肯定是适合中国人的,中国人在心里预期上,事实上属于像一个“大”,这个我想不用多解释。但是这个“大”现在能不能支付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为了提供一辆可以支付的大的国民车,也就是做一辆房车,我们可以把奇瑞汽车拉长,拉长到原来的3倍,现在它的价格就是原来的3倍,3万×3=9万。那么9万依然是一辆可以支付的车,而且是一辆房车。 在这个系列的产品里面,我们用到的广告词全都是厂家用的广告词,所以用一个改造过的产品来解释这个广告词。所以,就是以这两个作品的影子,来看到今天为什么在中国整个生活世界,现实里面会出现一种关于现代性不饱和的状态。
第二个概念就是关于如何将自己的形象结合在另外一个国际品牌上面,我们叫“傍牌货”。就相当于寄生在附加价值上面,附加价值是另外一个品牌,花了很多年时间去打拼出来的,但是今天由于我们没有很多时间,由于我们非常快,我没有受过这样一种教育和培训,我们最快的方式就是把它给直接挪用过来。
关于中国制造,不简单仅仅是制造中国的产品,也有可能是制造艺术品。所以这个里面尽管艺术品之前是被声称被创作的,但是在中国这个概念被盗用过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没有一个特别大的艺术大师的基地,至少现在还没有完成形成。却有一个巨大的艺术品,尤其是艺术赝品的生产基地,当然这个基地也是在农村里面,所以这个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关于全球化货运的模式,是一个世界品牌的,世界最顶级品牌的一个最大量的生产线,在世界上最不知名的地方,尽管这个地方慢慢的也为一定的序号所知,而且变得非常大量。这个就是在深圳的大芬村,大芬村最早是来自于这么一种结合,就是由一个香港画家和一批内地的劳工,当然是在纽约受过培训的劳工,有廉价劳动能力的劳工结合起来,生产一些假雕塑、油画。所以大芬村油画村,这个里面生产油画种类是非常齐全的,大家可以可能里面波洛克式的,还有现代的,风格式的,还画毕加索像和胡锦涛像等等什么都画,还有水彩、水墨都有,然后再把它出口。所以这里面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有一个人在巴黎,中国人在巴黎买了两幅画,画了两万欧元,觉得特别开心,买了一幅惊世绝作。回到国内装裱的时候,结果有人告诉他:“哎,这画是我们村生产的。”结果他一惊,就说:“我在巴黎怎么买到中国村一个村里生产的东西呢?”跟着他去了,就要一看果然是。但是这个村里,卖的价格只有2000人民币,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反映这个时代非常有趣,非常隐蔽,但是非常滑稽现象。
我们今天讲的顺序是从后往前推,我说从后往前推,就先看端点,就是看到一个物品,这个物品我们肯定见过,然后我们把他往前推,往生产的源头推,然后把现象往机制,往背后的规律,历史背景上推。
(节选 现场录音记录整理,人名多音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