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批评> 批评家动态>批评家自述
 
欧洲三大艺术活动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威尼斯到卡塞尔,再到巴塞尔,几乎大部分艺术家的语言都笼罩在美国战后三大语言的阴影下,参展的中国艺术则基本上成了波普艺术语言模仿的“重灾区”。 当代艺术在资本体系的操纵下还在进一步深陷。中国艺术正赶上资本流动过剩和社会变动所带来的革命性时期。不知道是否出于巧合,国际上著名的三大艺术活动:一年一次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两年一次的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五年一次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几乎在相隔不到十天的时间内相继开展在6月的欧洲。
第1页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至第
 时 间题 目关键字 
 2007-11-21 “十年一觉”栗宪庭 
 2007-11-8 什么令图象时代的绘画成为绘画? 皮道坚 
 2007-11-7 亚洲新生代艺术势力点将录亚洲|新生代|艺术势力 
 2007-11-2 赶场杨卫 
 2007-8-9 一张不算老的老照片水天中 
 2006-12-15 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 ——美术批评二十年回顾贾方舟 
 2006-10-10 徘徊在批评的边缘孙振华 
 2006-10-10 四十有惑高岭 
 2006-9-8 记忆的片断 ——我怎样接近绘画水天中 
 2006-6-6 用自己的眼光直面世界王林 
 2006-4-20 往来在创作与批评之间鲁虹 
 2006-3-9 在批评中确证自我贾方舟 
 2005-11-21 我是谁?彭德 
 2005-10-20 俺的批评观邱志杰 
 2005-10-19 我的批评观朱其 
 2005-9-26 成长之路——我的幼年、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陈孝信 
 2005-9-21 与狼共舞 替天行道王林 
 2005-9-19 “我有一个梦”徐虹 
 2005-9-19 我走我的独木桥彭德 
第1页 共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至第
 
策展人沙龙

 
·为艺术,老太关进玻璃箱
·高士明:策展是一种书写
·星星画会回归“原点”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
·回顾不能仅看“英雄榜”
·不是东西 艺术实验中“水墨精神”与文化身份
·“日本并非只有卡通漫画!”
· 听艺术家与策展人的对谈 
·突围:清华美术学院新锐艺术展
·雕塑语言的“异化”与“回归”
批评观点

 
走近张恒翼及其工笔画作品
“大”美丽 与“胖”暴力
辣而不燥 甜而不腻——郑毓敏油画品读
读谭永石油画《暖化的夜》系列
评韩世骅油画《遮掩》系列
写实油画《农家乐》赏析
读谭永石油画《暖化的夜》系列
笔墨不是中国画的底线 浅议中国画的“边界”
“移动视点”手法对人物画创作的借鉴意义
中国当代艺术中南方的“癫”与北方的“狂”
离生活太远 美术馆何时能成艺术教育大课堂
公众艺术不等于廉价享受
历史的回流
黄永厚作品:弘扬自由精神
浅论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作者的介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