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画廊专题展览 
客厅:回忆的印象
                            
日期: 2007/7/18 9:53:08    编辑:鲍栋     来源:     

客厅是家庭的外事办公室,必须是敞亮、明净的公共空间;同时,它又充当了私人交流空间,必须温暖、舒适……于是,客厅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灰空间,具有敞开和遮蔽的双重倾向。客厅双向度的特征,成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日常生活变更的历史。王俊选择了客厅作为他的创作对象,展现它被弃之如敝履境况,捕捉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呼喊与低语。

客厅是人们为自己营造的微型社交平台,满足着人类诉说与倾听的内心需求,旧式客厅的消亡正是一种旧式交流方式的消亡。人居客厅越来越舒适华丽,人们享受着各种奢侈品带来的快感,在感官的愉悦之上建立彼此的关系。而透过那些陆离的幻象,人类的内心世界却越来越冷漠和疏离;正是这样的疏离和隔膜,反过来促使人们以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感官享受来填补交流的空乏。

艺术家为还原这种空乏作了努力:剥离了日常生活用品,拆卸了这个社交平台可供交流的一切工具,暴露出客厅温暖甜美的表象掩盖之下艰涩沉重的内核,用冷漠的方式重现了现实的真切面孔。在这一艺术品的质问之下,可以感受到,人类孜孜追求着身体的座次,而灵魂却在这场追逐中无处措置——客厅荒弃的过程,正是人类心灵的孤独史。

王俊的客厅通过一种空间创作,传达了对时间的态度,并不动声色地转换为另外一个词:回忆。塔科夫斯基说,“回忆是一个精神概念”,“失去回忆,一个人将成为幻象的囚徒”。客厅里残留的痕迹是一些冰冷而沉重的、不可逆转的“时间”符号,涂写着一个人“回忆”中影像。它不但让人看到“时间流逝”,更让人们看到艺术家本人与“时间流逝”的对抗,通过坚决舍弃一些煽情和精巧的细节,呈现出凝重、朴拙的现实状态。作品最终完成了单纯内心情感到外化的空间的转换,完成了用生命空间替换自我空间,用一种个体的语言替换了个人的语言。

王俊试图重现被遗弃的垃圾,不仅见证那些即将湮灭的残骸,而且见证人类粗暴的遗弃,让这个成为废墟的空间促成观众的回忆,以此对抗大城市的集体失忆,从而构成了更高层面的限制,使作品从历史性的角度展开,超越了带有自恋色彩的个人情绪延展,最终用最简洁和冷峻的方式,去点燃观众集体性的回忆。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