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就像血脉一样贯穿于我们身上,是我们共同立足的土地和生存的环境,谁也无法脱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世界性理念,其‘和’的精髓与西方文化中的斗争、竞争和战争观念形成反差,能解决由社会过度竞争带来的精神苦闷的问题。”
近日,中国国家画院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30多名学生和国家画院的画家举行“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座谈会,就传统文化与其现代价值展开探讨。
在国际文化融合、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同时,优秀民族文化在国内的传承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现状却不容乐观。国家画院院长助理张江舟说:“我记得‘文革’之后的年代里,我们接触到的许多都是西方文化,那时候街头的地摊上都能买到西方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等的著作,而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很有限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硕士生陈斐说:“在很多年轻人中,外来文化正成为流行,我们正实践着这样的文化逻辑:只有世界的,才是中国的,似乎先要西方人认可的东西我们才能认同。”
在此背景下,有25年中国画研究积淀的中国国家画院(原名中国画研究院),在其更名后首次与社会的互动中就组织了这次座谈会。座谈会上,国家画院龙瑞院长说:“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应该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你们的声音有助于我们了解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吸收发扬传统文化的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