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6年到1980年,金伯宏是大型画册人民中国的摄影记者。1981年到1990年,他赴美自费留学,那时他享受着日薪800美元的生活。1991年到1993年,他回国策划并主持创建了北京世界公园,世界公园投资1.5亿元,开园当年就收回了1.3亿元。
1993年9月6日,一场车祸使他成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他的受伤是在世界公园开园前两周发生的。从此以后,金伯宏的头是靠钉在颈椎上的2块小钢板和6个螺丝钉支撑的,老天就给他留了一只手上的两个手指头,能动的两个手指头。
从一个走南闯北卓有建树的健全人,到一个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高位截瘫的残疾人,金伯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同病房的病友聊天,说如果好了第一件事情做什么,一个人无限向往地说,就是喝三瓶啤酒,然后到厕所“哗”痛痛快快尿一脬。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就成为截瘫残疾人的一种梦想。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金伯宏心里就憋着一股劲,他不能就这么倒下了,他要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金伯宏本来能做很多事情。他做过摄影记者,热衷于旅行,他在西北的边陲小镇上结识了著名探险家刘雨田,他们是好朋友,但他现在难以迈出一步。他精通摄影,1979他参与策划了“四月影会”,1980年他就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他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摄影中心一学就是两年,他的摄影作品绝对表现出天才,但他现在无法拍摄了。他能写作,出版过专著,但他现在……
金伯宏现在唯一剩下来的就是还能写点东西。他一开始尝试着用笔写,后来有电脑,用电脑写。有人劝金伯宏使用语音输入,但他拒绝了,他说他还有两个手指可用,他愿用它去体验工作的感觉。其实没有人知道他心中的小秘密,他不愿放弃在敲击键盘时,那一点点肌肤接触的感觉。因此,金伯宏在写作方面的努力,便超越了写作本身。他终于完成了一部叫《我在美国学摄影》的长篇,在《中国摄影报》连载。金伯宏说,我当时好像就有重新获得生命一样的那种感觉。
他还搞收藏,收藏旧家具,收藏老照片。金伯宏对老家具情有独钟,以至于在他70年代结婚时向父母讨要的唯一一份结婚礼物,就是一对黄花梨的顶箱柜,这在当时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残疾后金伯宏对老家具的热爱有增无减。而早在美国留学时,金伯宏便投资收藏了很多与中国有关的老照片。残疾后,这些老照片更丰富了金伯宏的生活,他举办过多次个人收藏的老照片展览。金伯宏通过老照片读写历史,老照片丛书上经常可以见到金伯宏提供的照片和撰写的文章。1997年香港回归时,金伯宏琢磨着自己也该为此做点事,为丰富香港的图片资料,他在自己的老照片中挑出有关香港的十几张,全部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他上网。金伯宏应邀担任了朋友开设的中华收藏网站的义务顾问,为了开阔视野,掌握信息金伯宏几乎每个周日都要逛逛艺术品市场。在中华收藏网站,金伯宏承担的是类似编辑的工作,组稿排版最后发布到网络中,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服务。
他绘画。金伯宏主要就是画西藏的人物,而且完完全全的现实主义,画的特别细,特别写真,一种很传统的风格,他的画得到西方收藏家青睐,画价很高。
在常人眼里,金伯宏可做的事很少,可走的路很窄。但金伯宏不仅有严谨的作息时间表,而且每一天都排得满满的。轮椅上的金伯宏和健全人一样,自在而从容。他伸出所有的触角去吸纳外面世界里清新的风,去争分夺秒地感受生命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