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画廊与拍卖行的中国式成长 
                            
日期: 2007/8/28 11:35:35    编辑:     来源: 《新财富》    

    几乎所有行内人都在指责中国艺术品市场混乱不堪,归根结底,正因为其没有遵照成熟的游戏规则。对比苏富比与中国同行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

    如同其他投资市场,艺术品市场也有多层次的结构:画家主攻创作,不直接接触市场,以保持作品的独立精神;一级市场的画廊,与画家签约,将其作品出售给收藏家;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则从画廊、收藏家处获取艺术品并拍出;各类艺博会为画廊提供展示的平台,并依靠出租展位、冠名等各种赞助盈利;此外,还有一些中介机构,提供包括艺术品评估与鉴定、抵押贷款、艺术品市场指数等资讯服务。

    而在中国,普遍的情形是,艺术家作品越过画廊,直接向藏家出售或直接送拍;艺术品评估与鉴定争议频现,甚至有失公允;字画造假之风盛行,一些拍卖公司知假拍假。交易的链条被打乱,导致了市场的混乱与泡沫的浮现。如今,随着艺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外资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艺术品产业到了结构调整的时候,各级市场参与者如不能优化商业模式,向集约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难免会被淘汰。而那些跟风的投机者,也可能面临被套的风险。

  画廊的成长与分化

    上世纪80年代,艺术品还是盈利有限的边缘产业,画廊在艺术品生态链上更是一个模糊的角色。艺术品流通的主渠道,是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等老字号和设在星级酒店中的画店、北京琉璃厂的画摊。这里销售的大多是传统的古玩字画,只有少数来自当代艺术家—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扬名,其优秀作品则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如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被中国美术馆以400多元的价格收藏,只有少数进入私人收藏家的视野,且价值往往被低估。

    此时的艺术品收藏家,除了有相当鉴赏力的知识阶层与先知先觉的资本拥有者,相当一部分来自境外。他们的背景,使之与中国的当代艺术品更容易共鸣。随着类似需求的增加,画廊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于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等都市兴起。其中,不少画廊由外国画商经营。一个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原本在北京使馆区经营书画的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创办红门画廊(Red Gate Gallery)。这是北京第一批现代意义的画廊,它们直接引进了国外的操作模式,与当代年轻画家签约,代理经营其作品。目前,红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有史钟颖、苏新平等20多位。

    在欧美,画廊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代理画家全部作品的主流模式,这样的画廊为一流画廊;另一种是只代销画家作品的二流画廊。一流画廊拥有所代理画家作品的定价权,为了充分享有其作品增值的成果,画廊会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作品定价:其一,把画家的优秀作品送到拍卖公司,拍出高价制造示范效应;其二,举办画展、出版画集,为画家扬名;其三,在大型艺博会上推介画家作品。如果选准艺术家,并适当推广,画廊的获利相当丰厚。相比之下,二流画廊对于资金的需求较低,获利也少。

    售画的收入,画廊与画家一般是五五分成,一些优秀的画家可能会是四六分成,一些小型画廊还会让利到只拿70%。但在国外,一些推广能力出色的经纪人则能拿到销售收入的70%。目前国内的画廊和经纪人仍专注于区域性市场,议价能力不高。而且,随着一些画家作品的市场价位逐年递增太大,缺乏议价能力的画廊还面临与画家续约合作的问题。画廊经营者钟雯哲就慨叹:“画廊费尽思量运作一个画家,给画家办展览、出画册、上拍卖,几年下来,画家出名了,作品有了行情,却因资金、分成比例等问题被画廊抛弃了。”在音乐界,也不乏签约歌手成名后违约单飞的事例。但相比画廊,唱片公司显然更具强势。因此,现在不少画廊与画家的合作时会严格签约,一签至少三年,“不签的坚决不做长线”。

    过去的十年中,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日趋活跃,艺术品产业也成为投资的热点,各地画廊纷纷涌现。目前,国内的画廊、画店已达上万家,仅2002年建立的北京798艺术中心一地,当下已有百余家画廊。但真正的一流画廊为数极少,大多数画廊仍只事代销,通过赚取进销差价盈利。

    由于艺术品的价格一路走高,进入画廊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目前,一间真正意义上的画廊投资须在千万元以上。而光顾画廊的新客户虽然越来越多,但大部分人的购买力仍然有限,即使在北京规模较大的画廊,标价七八千元的画一个月也未必能卖出一幅。大部分画廊经营者都表示,定价在5万元以下的画在北京最容易销售。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赵力主持的调查显示,从北京画廊的年销售额来看,40%在50万元以下,20%为50-100万元,20%为100-300万元,还有20%超过1000万元。虽然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据称超过200亿元,但在红火的市况下,仍有70%的画廊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0%能够赚钱,显示市场的分化已相当严重。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