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批评 > 展览品评 
异曲同工: 评《歼-X》和《6-7-8》
                            
日期: 2007/9/10 11:42:32    编辑:泉林     来源: 今日艺术网    

     最近看到沈少民新作《歼-X》展出的报道,使我联想到简策的油画《6-7-8》。虽然前者是装置艺术,后者是绘画艺术,前者在中国北京,后者在德国柏林,但是作品的题材都是飞机,而且都是战机,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和可比性。同样的题材,通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在主题、视角、表达方式、艺术风格等方面有何异同,值得加以探讨。

     沈少民是卓有成就的绘画和装置艺术家。《歼-X》是沈少民个展《天人之际》(北京,2007.9.9 - 10.21) 展览的四件作品之一。他从小就对武器有偏爱,喜欢叠飞机,画飞机。现在他以拥有的所有能力,包括技术上的可能性和艺术上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近五米长的战斗机模 型,实现了他从童年起就怀有的设计超级战斗机的梦想。(图一)


 
图一  沈少民的最新作品 《歼-X》

    有的评论家认为,沈少民实现了他设计超级战斗机的梦想,但也把纯真的孩童幻境转化为一个冷酷、霸气的战争玩具。它的外观毫无赏心悦目之处:如同扒去表皮的一个生物肌体,它的内部结构、电线管道和仪器都暴露在外,有如陈列在解剖台上的骨骼、血管和内脏器官,赤裸而强悍。它的冷酷的精确性带给观众的是战争的恐怖--一台不含任何感情成分的战争机器。  但是我认为,这架战机做得相当的美,相当的酷,蕴含着艺术家童年时代的梦,渗透着艺术家对它的喜爱和情感。它不仅以五米之躯、金属质感、高度的精确性以及完备的武器配备尽力达到形似,展示了战机的真,而且造型美观,体态俊秀,充分体现了战机的美。那深灰而尖挺的机头,与银灰色修长的机身和短而后收的机翼相配,突出了歼击机隽秀和矫健的特点,给人以潇洒飘逸的感觉。在这里艺术家没有丑化战机,而是通过艺术化了的战机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并使其产生审美效应,吸引观众的眼球,同时通过对战机的“揭示“和“解剖“,也就是扒去表皮,暴露内里的行为,寓意要透过表象看实质,暗示它作为战争机器的丑陋和凶恶,带给观众对战争的恐怖感,以此产生教育意义。
    艺术品对于主题的表达切忌太直太露,相反相成的手法常常会更耐人寻味。在这一点上,简策组画《伪装》中的《6-7-8》与《歼-X》十分相似。这幅油画展示的是一架隐形轰炸机。从外形上看,黝黑而坚挺的外表增强了钢铁的质感,横向伸展的机翼占据了画面中心,并且直抵边线,甚至超出界外。它“眼睛“朝天,从容而降,带有目空一切、傲视万物的霸气。仰视的视角给人以迎面扑来、泰山压顶的感觉。从构图上看,展开的黑色机翼与机身下的横向绿色林带、机场深灰色的地面、前方棕黄色沙土地以及机身上方的浅紫色山坡横向平行,构成了一个多色调、多层次的平行稳定结构。而棕黄色沙土地上点缀的绿色植物以及左侧的白色小房子则为这空旷荒凉的军用机场增添了生气。
    这幅作品的背景处理也值得注意。作为背景的大山坚实浑厚,增强了画面结构的稳固感,烘托了轰炸机坚实厚重的特征。但是占据画面大半的山体难免显得有些僵硬和沉闷,画家在山体中加入紫色并且用蓝灰的色条画出山坡的阴影,不仅看上去山峦起伏,透出活力和灵气,而且辐射状的色条还突出了机身的焦点位置。这些看似随意的色条不禁使人想到梵高画的有流动感的天空。(图二)

图二  简策组画《伪装》之八:  6-7-8  2006  油画,麻布 60 x 100 cm

    除了《6-7-8》之外,组画中的《Mela》也与 沈少民的《歼-X》有一定共同之处。这幅油画展示的也是歼击机。画面中三架战机侧翼而行,在结构上构成一条从左上至右下的对角线,呈现出高速战机大幅度转弯时的动感,似乎能够让人听到战机机群掠空而过的呼啸声。整个画面色调单纯,战机使用灰蓝,并且以深蓝色的大海和冰雪覆盖的大地为背景,创造出一种宁静肃穆的气氛,进一步映衬出战机机群呼啸而过的巨响。大地采用灰、白、蓝相配,发白发亮,并且在结构上构成一条从左下至右上的对角线,与战机和大海构成的对角线在色和光两个方面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画面冷、硬、重的格调,有一种凝重冷峻之美。(图三)

图三  简策组画《伪装》之十: Mela 2006 油画,麻布  160 x 230 cm

    《歼-X》和《6-7-8》以及《Mela》都是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尽管它们表现的对象是不含任何感情成分的战争机器,但与艺术家不是简单地直接暴露它的丑陋和罪恶,而是让观众透过充满美感的作品,透过美好的表象去认识战争机器的本质。无论战机看上去多么俊逸秀美,多么沉稳平和,它们都是杀人武器,都是可以随时吞噬人类生命,摧毁美好生活的凶器(图四)。在美和善的表象之下,在高科技和现代文明的光环之下,掩盖着杀人、摧残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实质。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揭示上,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四   沈少民 《歼-X》局部: 武器系统

2007-9-9,  于德国柏林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