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展览 > 机构展览 
逍遥游:铺陈的心像——评乔浩近期的抽象绘画
                            
日期: 2007/9/12 14:08:20    编辑:周博     来源: 今日艺术网    

每一颗不安分的心都希求超越自我,可只有少数人会在日常的忙碌之中反省超越的本质。它是什么,让那么多人孜孜以求?我想,有一种回答是“自由”。艺术的本质就是自由,自由的生命,创造的自由。

为了生存,乔浩在西部一个安静的城市里忙碌了许多年。当人到中年,他突然决定追回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乔浩拿起了画笔,开始尽情地在画面上涂抹。他厌恶写实和具象的表现,那怕偶一为之,他也不想让那些具体的形象束缚住他的笔触。他追求一种自由的图式,看似信马由缰,实为铺陈心像;他相信一种沉着挥洒的力量,因为他觉得,那类似黄土地上的秦腔。所以,他执著于自由的画面表现。在那些或沉稳或疾驰的笔触之下,在那些斑驳的色彩之间,是他凝神的诉说。从这个角度讲,他的作品是抒情的,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挥洒、碰撞,我们似乎看到了他故乡的山峦、旷野、植被、落叶和风雪。

西方的抽象绘画是20世纪初的发明,冷抽象偏重理性和分析,热抽象强调感觉和情绪,抽象表现主义则把潜意识尽情挥洒。由于抽象画面排斥了情节和叙事,于是,色彩、笔触、节奏和画面本身所流露出来的情绪就成为视觉的主题。在写实艺术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艺术界,对抽象艺术的重视却是晚近的事。它不像写实艺术那样可以在美术学院中亦步亦趋的学习,因此在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进行了20多年之后,抽象艺术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与写实艺术相比还是显得那么单薄。但是,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的艺术传统一直就存在着抽象艺术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老庄,来自禅,来自书法和大写意中国画。

乔浩自称“野路子”,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派教育,这一直是他引以为憾的事。但如果他走了“正规的”艺术之路,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追求了。正因为没有受过科班训练,所以他没有条条框框,可以我行我素、自在逍遥。这种自由的状态,这种率真质朴,也是他的作品最为真实可贵之处。然而,他的抽象绘画并非全然任凭涂抹,没有基础。有一段时间,他倾情于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尤工大写意花鸟。这曾经是青藤、八大的天地,那些中国古代自由的心灵让他为之倾倒。事实上,写意的精神就是自由的挥洒,这是一种性灵和法度的结合。在艺术学院的学习也使他对于装饰和平面构成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来,他接触到了抽象表现主义、德库宁、波洛克和更多的中外当代抽象艺术家和作品。他对这些艺术家和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创作中,他也力图把所学和所感付诸笔端。

我并不认为他的作品是成熟的,其面貌没有定型,也没有风格化,应改说还在不断地实验和调整阶段。很明显,画家有的作品在探索色彩和笔触的抒情性和象征性,有的作品力图融合抽象和写意,有的作品则倾向于一种混沌模糊的符号表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每一张作品都充溢着探索的精神。而且,我们可以从他的许多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一种解衣磅礴的力量,充满了感染力。我想,这种力量从根本上来自他对心灵自由和超越自我的渴望。

无疑,对于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来说,改变人生的轨迹需要勇气。而从物质的洪流中走向抽象艺术的玄关更是一种人生的磨砺和精神的历险。我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勇敢者的嘱托,因此才写下了这些文字。
             

                                                                  2007-9-9凌晨于花家地
                                             
                                                          (周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