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书展作为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书展,其版权交易额占到了世界版权交易额的70%-80%,因此一直受到世界出版人的关注。对于旨在“走出去”的中国出版业来说,更是必争之地。中国出版业的各路“诸侯”,已经在法兰克福打响了市场争夺战。
怎样克服语言障碍让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喜欢中华文化,这是摆在中国出版界面前的难题。
中国各出版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辟出一条条图书输出的市场之路、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之路。
● 湖南出版集团
打破常规,造船出海
第59届法兰克福书展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共推出300种外向型图书参展,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越南等国家的出版机构签订《吴冠中全集》、《青瓷》等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10项,输出合同金额达100万美元。
“我们是有备而来的,”集团版权贸易部负责人颜华对记者表示,“早在今年年初,集团就已着手备战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一直以来,我们中国参展方工作人员都很被动,只知道‘守株待兔’,很少到外国展台去走动交流,语言问题似乎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不了解海外市场行情,也不了解海外读者的喜好,自然就摸不到市场的风向标。而且,出版社找不到合适的外国出版商,无法确定海外市场需求。此外,参会图书缺乏高质量的英文翻译,外国出版商无法很好地了解图书的精华。”
“为了积极主动策划好外向型图书精品,构建一个版权交易‘走出去’的工作模式,我们做了深刻的调研。”颜华表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走出去,就必须要对症下药,研究海外读者群的阅读习惯与喜好。因为有时候外国读者觉得一些书在阅读习惯上不适应,他就会挑选其他的书用。所以即使我们在文化含量上、在历史积淀上很深,但是翻译得不好,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不会有市场。此外,还要了解外国读者喜欢什么,别的国家都有的东西,人家自然就不喜欢看,因为已经视觉疲劳了,人家需要的是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比如中国的长城、大碗茶、拉面、刺绣等。所以知道外国人想了解什么这很重要。”
据悉,为了迎战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从各出版社上报的几百种图书中精心挑选了80种既能代表湘文化特色,又符合海外读者阅读习惯的优秀图书,如《吴冠中全集》、《新中国艺术史》、《岳麓书院建筑与文化》等。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副董事长龚曙光则表示,中国的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一样有卖点。他建议,出版商要打好“特色牌”,打造适合外销的图书产品。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华告诉记者,他们组织编辑出版的《吴冠中全集》新书在尚未出版之时,东南亚地区的英文版权已成功售出,美国哈佛纳基金会也购买了其美国地区的英文版权。
● 辽宁出版集团
牵手国际巨头抢市场
辽宁出版集团作为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展区的主要成员,已经连续3年成为“中国队”的主要阵容。从最早的版权出口,到贴牌出口,直到目前的与外国出版商合作出版、联手运作国际市场,辽宁出版集团已经完成了由最初的粗放式出口到目前的集约型出口的深层次转变。
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辽宁出版集团推出了极具中国元素的图书——《中国读本》。据了解,《中国读本》是辽宁出版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推出的图书。目前已经出版了包括英文、俄文版在内的多个语种版本。记者了解到,《中国读本》在国内销售超过千万册,创造国内近年单本图书销售最高纪录。
据介绍,由辽宁出版集团和所属的辽宁教育出版社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倡议和具体指导下编写的《中国读本》一书,自出版以来已修订数次,从最初的单纯文字书,发展成为文字和插图相映生辉的精美图文书。而此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读本》再次成为书展的焦点。
在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读本》再次成为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团最受关注的图书之一。在书展开幕的当天,《中国读本》德文版正式出版发行,并达成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波兰文、匈牙利文、捷克文7种文字的版权输出意向。在辽宁出版集团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读本》德文版正式发行仪式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全球德文书友会总编辑卡迪亚·梅尼克女士表示,《中国读本》德文版正式出版发行,是中国最优秀的图书与世界最大的书友会网络最完美的合作。记者了解到,《中国读本》一书的国际市场运营是由辽宁出版集团与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合资建立的辽宁贝塔斯曼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全盘操作的。通过贝塔斯曼集团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使得《中国读本》迅速进入世界图书的主流市场。除《中国读本》外,由赵启正执笔的《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也在书展当天与美国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签署了全球英文版的出版意向。此外,《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北方故乡的梦——王充闾散文精品选》等反映中国主题的一批图书也受到来自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出版商的青睐。
● 安徽出版集团
在法兰克福“蜕变”
安徽出版集团是第一次以正式参展商的身份参加本次的法兰克福书展,并租赁了独立的国际标准展位。安徽出版集团相关领导告诉记者,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对安徽出版集团来说承载了很多的意义。而在原来,法兰克福书展对安徽出版集团来说仅仅就是一个书展而已。用安徽出版集团业务部副主任郑可的话来说就是,“过去我们对于法兰克福书展来说是一个彻底的‘局外人’,参加书展没有任何的目的和针对性,很有点公费旅游的味道”。
然而,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安徽出版集团却是有备而来。早在“备战”前不久北京图书博览会的同时,安徽出版集团就开始筹备本次法兰克福书展的各项工作。除了将中、英两种文字对照的外向型图书推荐书目上网、与各大网站链接以外,安徽出版集团还统一制作中英文字对照、图书信息齐全、符合国外人阅读习惯的全彩版精品图书宣传册,集团旗下的各出版社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特色编制了各种推介宣传品。
除了在宣传、营销上做足了功夫以外,针对本次法兰克福书展,安徽出版集团还遴选了100多种外向型出版物,带有着明确的针对性。郑可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类图书一直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种类,因此我们在本次书展上推出了很多此类的图书,而且反响也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在书展期间,安徽出版集团同英国的Amber Book Lid、皇冠出版社,意大利的De Agostini,美国的HCI、汤姆森,波兰的Balonea等20多家境外出版机构初步达成多项版权输出意向。安徽出版集团旗下的安徽少儿出版社向比利时海马出版社输出了《经典手工一本通丛书》一套8册的版权,法、英、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5种语种的版权被全部买断,并现场举行了签约仪式。
郑可告诉记者,安徽出版集团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和成绩,是中国出版集团企业转制的结果。“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占领市场才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同全世界的出版机构来竞争。”记者了解到,为了占领国外市场,安徽出版集团设立了专门的外向型经贸公司,并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输出版权的图书及其他“走出去”项目。